那才是奇怪。 何況有些事,還極度隱秘。 若非從后世而來,誰能猜到這些諸侯真正的想法。 劉備連老師盧植也不曾透露,諸侯到底是怎樣的德行。 荀彧啞然。 怎么來到青州,每個人以為諸侯聯軍為朝廷一心討董? 荀彧心底感慨道:“天底下多少人被袁紹表面迷惑,只有真接觸過,才能看出他的外強中干。” 忍不住肅然道:“劉公毋要過謙,彧目擊耳聞不少,許多事并非浮于表面。等待日后,天下人自然會看出誰才是朝廷忠良?!?br/> 緊接著,篤定地說道:“以玄德公施政愛民,種種行為觀之,必然胸懷抱負,敢問公如何看待天下之危亡?” 劉備聞言,笑道:“天下興亡在常理之中。治亂迭乘,治與亂相尋,可以說自然之例,三代以來,一亂即有一治。” 荀彧點頭,先祖荀子也曾說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世間萬物皆有規律。 但這不是他想尋的答案。 荀彧追問道:“如何能轉危為安,使亡兆于興盛,在于權還是在于謀,亦或者在于道?” 劉備沒有直接回答。 反而引用了,其他的話來回復:“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用刀十九年,殺數千牛,而刀刃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