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武田德政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就在越后一國在上條清定的主導下,進行以工代賑、賑濟災民之際,整個東國的形勢都不太樂觀。
先是扶桑六十六國遭遇了七百年一遇的大規模饑荒,而后東海道諸國、甲信兩國又遭遇了強力臺風襲擊,緊隨其后的還有海嘯。
其中,駿河、甲斐、伊豆等國的受災情況最為嚴重。不僅大量房屋被摧毀,就連當地的鳥獸都所剩無幾,甚至還找不到一顆沒有倒下的大樹。
加上富士山的積雪融化,導致河口湖的水位迅速上漲,還導致了山體崩塌,將下吉田一帶的絕大部分房屋、農作物沖走。
凡此種種,導致武田信虎無法專注于聯合今川義元夾擊北條氏綱,加上他也深知自己無法在正面戰場獲得任何好處,于是被迫從駿河撤回了甲斐。
不過,這并不代表武田信虎就會從此偃旗息鼓,在自己的領國范圍里休養生息。他很快就探查到了北條家在相模青根鄉一帶的守備較為薄弱,于是就立即派兵攻入了北條領的青根鄉。
由于北條軍的主力皆在富士川一帶與今川軍展開對峙,使得北條氏綱在獲知武田軍突入相模的青根鄉后感到非常震驚,血壓頓時上升,幾乎暈厥。
在軍中醫師的緊急診治下,北條氏綱很快就恢復過來,并分出兩千余軍勢交給自己的嫡男北條氏康,令其前去鞏固相模、甲斐兩國境目地帶的防御,并擊退來犯的武田軍。
然而,北條氏綱的補給措施還是晚了一步,武田軍根本就沒有趁機攻入相模一國腹地的想法,在亂取(掠奪)了兩千余名足弱(老弱婦孺),以及進行了一番濫妨狼藉后,就揚長而去,返回了甲斐。
等到北條氏康率軍進入相模國,并抵達了青根鄉一帶后,眼前的景象令北條軍上下無比震驚——青根鄉周邊已被武田軍擄掠一空,可謂是雞犬不留、空無一人,村落、農田也被盡數燒毀。
在鄰近甲斐的境目地帶,武田軍還豎起一塊木牌,上面還詳細標注了贖金的價格——二貫文至十貫文,若是不及時出錢贖回,那么他們就會被武田家轉賣至其他地方。
北條氏康對武田家此舉是感到萬分憤怒,可他眼下又無力出兵將被擄走的領民奪回,因為手中僅有兩千余軍勢,而武田軍的本隊早已從駿河撤入了甲斐,若是孤軍深入,極有可能遭到武田軍的伏擊。
最后,北條氏康只能將武田軍所豎起的木牌送至富士川的北條軍本陣之中,自己則是率軍在青根鄉東面的燒山上借助地勢設防,以免再度遭到武田軍的入侵。
作為守備相模、甲斐兩國境目地帶的津久井眾旗頭、津久井城城主內藤大和守,很快就被北條氏綱問責。不僅其領地遭到了半減的處分,甚至還被勒令切腹自盡。
之所以北條氏綱會對重臣之一的內藤大和守如此不留情面,為的就是不讓家中眾人再度效仿他那樣玩忽職守,讓武田軍進入北條領內如入無人之境。
雖然武田信虎通過對北條領的濫妨狼藉以及亂取足弱,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一些甲斐國內的矛盾,但仍然需要面對臺風、水災等自然災害過后的饑荒。
故而,武田信虎不得不在領內頒下德政令,以此來減輕領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