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京畿混戰
再將目光轉向京畿諸國。
足利義晴之所以有底氣拒絕上杉清定擔任首任巖代守護、巖代守的請求,實際上是因為細川晴元在和泉一國兩次擊敗細川氏綱,以及細川氏綱一方的重要支持者畠山稙長病亡,使得足利將軍家·京兆細川家這個聯合政權在京畿諸國地區的影響力大大提升,也讓足利義晴、足利義輝父子二人從朽木谷再度返回了京都。
再加上細川晴元還獲得了自己岳父近江守護、管領代六角定賴的支持,勢力更加龐大。
然而,細川氏綱一方雖然表面上處于劣勢,但是其生命力卻異常強大,而且細川氏綱一方的武將皆分散在京畿諸國的各地,細川晴元一方難以一舉將其殲滅。
就連京兆細川家同族的細川國慶(細川玄蕃家家督)、細川高益等人也被細川氏綱所調略,甚至還獲得了紀伊根來寺的支持。
細川晴元雖然想鏟除風頭正盛的三好長慶,但是鑒于細川氏綱一方并非遭到重創,仍有大舉攻向京都的跡象,他又不得不重用三好長慶。
因為眼下,京兆細川家急需三好長慶來填補木澤長政敗亡所帶來的空缺。
如今,細川晴元一方與細川氏綱一方于京畿諸國一直持續了三年左右,已經形成了拉鋸之勢,誰也奈何不了誰。
也就在雙方陷入膠著的同時,先前出賣了木澤長政的游佐長教卻突然一改保持中立的態度,正式與細川氏綱聯起手來。
不僅如此,就連先前曾經支持細川晴元的池田信正、三宅國村等攝津國人領主們也都在游佐長教的調略之下下紛紛倒向了細川氏綱一方,甚至連足利義晴都開始暗中與細川氏綱進行聯系,意圖借細川氏綱之手來將意圖架空自己的細川晴元除去,來獨掌足利將軍家的幕政。
游佐長教在擁立了畠山政國繼任金吾畠山家家督之位后,就與細川氏綱聯手出兵堺町,意圖將這座商業發達、扶桑最大的海港都市奪取,以切斷細川晴元一方的戰略物資來源。
可細川晴元自然是不會對此坐視不管的,他當即下令越水城城主三好長慶、伊丹城城主伊丹親興等人火速出兵堺町,以免堺町落入細川氏綱一方之手。
當三好長慶、伊丹親興等人率軍進入和泉境內后才發現,細川氏綱、畠山政國、游佐長教、筒井順昭等人竟然征召出了整整兩萬余人的大軍。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堺町會合眾今井宗久、千利休、能登屋平久、津田宗達等豪商就出面進行斡旋調停,他們誰都不希望堺町周邊成為戰場,更不希望戰火燒進繁華、和平的堺町之中。
其實,三好長慶、伊丹親興等人也不愿繼續在堺町周邊與細川氏綱一方僵持。因為攝津一國的國人領主們已經接二連三的倒向了細川氏綱一方,若是再不收兵返回攝津,恐怕連自己的居城將會不保。
故而,在堺町會合眾的斡旋調停之下,雙方非常爽快的達成了停戰的共識。細川氏綱、畠山政國、游佐長教等人放任三好長慶、伊丹親興等京兆細川家諸將率軍撤回攝津,自己則是率軍轉道河內,北上攻打山城。
因攝津一國的局勢突然惡化,導致三好長慶非常被動,他不得不派遣使者前往四國,令弟弟十河一存、三好義賢(三好之虎)、安宅冬康等人節制讃岐、阿波、淡路等國的軍勢渡海前來攝津助陣。
然而,三好長慶的求援還是遲了一步,攝津一國的大部分國人領主見勢不妙,紛紛倒向了細川氏綱一方,使得三好長慶、伊丹親興等人被打得幾乎抬不起頭來,只能繼續苦苦支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