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發(fā)起夜襲
盡管東春日井郡、東愛知郡兩地之中仍忠于上杉家的國人領主、地頭武士雖多,但大都實力不強,使得織田軍能在短時間內(nèi)高歌猛進,如入無人之境一般。
天文二十三年,五月十日。
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織田信長所率兩千余織田軍本隊軍勢在東春日井郡、東愛知郡境內(nèi)不斷的攻城略地。使得上杉家在春日井郡、愛知郡、知多郡三郡之中,只剩下品野城、巖崎城、沓掛城、鳴海城、大高城、阿久比城、河和城、幡豆崎城、戶部城、寺部城、市場城、星崎城這大大小小十二座城池。
其中,品野城、巖崎城、沓掛城三座重鎮(zhèn)與大高城之間的聯(lián)系還被織田軍所切斷。
不過,品野城、沓掛城兩城至少還能保持與三河方面的通訊暢通,還能與三河境內(nèi)的上杉軍保持著的頻繁的聯(lián)系。只有巖崎城是被織田軍完全孤立的。
得益于織田家先前終止了對大高城東北方的鷲津、東方的丸根兩地筑砦,使得大高城與鳴海城之間的聯(lián)系還沒有被完全切斷。
由于織田軍大舉南下至鳴海城外,并與鳴海城周邊的中島砦、丹下砦、善照寺砦三砦的守軍合流,不單單對鳴海城造成了威脅,甚至還能隨時切斷大高城與戶部城、寺部城、市場城、星崎城四城的聯(lián)系。
如此一來,坐鎮(zhèn)于大高城的八條定繁就再也坐不住了,他不得不安排尾張守護代今川氏明、大高城城代長井為實二人率兩百左控鶴備常備軍勢以及三百余征召軍勢繼續(xù)留守在大高城之中,自己則是與沼田祐光一同率一千三百左控鶴備常備軍勢前去進駐中島砦只有手越川一河之隔,且與鳴海城只有扇川一河之隔的善明寺,與織田軍主力展開周旋,并與鳴海城守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之勢。
沼田祐光深知鳴海城的重要性,一旦鳴海城易手,那么天白川以北的戶部城、寺部城、市場城、星崎城四城就頓時成了甕中之鱉,之后必然會發(fā)生動搖,很難繼續(xù)堅守下去,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于是,沼田祐光就與八條定繁就眼下的局勢進行商議對策,并不約而同地認為——一旦織田信長所率的織田軍本隊抵達鳴海城周邊,或是攻落巖崎城、沓掛城兩城,東尾張一帶的形勢將很難進行扭轉(zhuǎn)了。
可現(xiàn)如今,鳴海城周邊的織田軍兵力達到了一萬一千余眾,反觀上杉軍的機動兵力就僅有一千三百軍勢。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就算這一千三百名上杉軍再驍勇善戰(zhàn),也很難在正面交鋒之中一舉擊敗八倍以上的織田軍。
加上巖崎城距離鳴海城還不到十四里,織田信長隨時都能派一隊騎馬武士對鳴海城周邊的織田軍進行馳援,并對上杉軍的側(cè)翼造成足夠的威脅。
鑒于手中的可用之兵實在是捉襟見肘,加上三河境內(nèi)的上杉軍因協(xié)助北條家彈壓三河一向一揆后師老兵疲,以及河和戶田家、久松松平家皆被佐治水軍眾所牽制,根本不能指望。
所以,沼田祐光倒是想到了一支奇兵——御庭番眾伊賀組。
因先前夜襲市場城、星崎城兩城,以及破襲熱田町、津島湊,表現(xiàn)異常活躍,且事半功倍、效率極高,讓八條定繁、沼田祐光二人不得不對這些忍者刮目相看。同時,也使得御庭番眾伊賀組如今就只剩下八十人可以隨時投入戰(zhàn)斗之中。
即便如此,沼田祐光還是打算通過御庭番眾伊賀組來想方設法扭轉(zhuǎn)愈發(fā)不利的局勢,并對他們寄予厚望。
隨后,沼田祐光就將目光投向了織田軍本陣——光正寺。
先前,織田秀敏、飯尾定宗二人在代織田信長統(tǒng)轄大軍南下之后,就順勢將本陣設置在了鳴海城正北方的光正寺之中。此地剛好被丹下砦、善照寺砦夾在中間,若是鳴海城中的上杉軍主動向光正寺發(fā)起突襲,丹下砦與善照寺砦的守軍也能及時馳援本陣,以及對來襲的上杉軍側(cè)翼發(fā)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