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陸遜中了回旋鏢?
大漢官員的奮斗目標是出將入相,將是韓信那樣的,相是蕭何那種的。
陸遜文武兼備,既是名將也是賢相,自然清楚土改的威力,更清楚關興這個老六不會因為自己的進攻而停下土改的腳步。
關興肯定會在抵御自己進攻的同時繼續土改的,土改的威力又是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增強的,也就是說拖的越久對自己越不利。
鑒于此陸遜必須速戰速決,盡快解決關興收復會稽,然后推翻土改撥亂反正。
但浙贛走廊的地形對進攻方太不友好,想靠強攻快速拿下根本不現實,拿不下浙贛走廊就破壞不了土改,破壞不了土改就拿不下浙贛走廊,這特么是個惡性循環。
該死的關興,到底跟誰學的土改政策,簡直太特么絕了。
身為賢相,陸遜自然看的出土改的意義,并且認為這是富國強民的濟世良方,若能成功并推行至全國,造成的影響絕對不亞于商鞅變法。
因為土改除可以穩定民心之外還可以擴大稅基充盈國庫,國庫有錢了什么事都好辦了,但若沒錢可就萬事難了,桓靈二帝為什么賣官鬻爵,不就是沒錢給鬧的嗎?
那么有人要問了,為什么不土改就沒錢呢,因為土改之前大部分良田都在士族手中,士族又是聰明人的集中營,有手段也有關系合理的偷稅漏稅避稅乃至抗稅,從而讓朝廷收不到一文錢。
百畝良田散布在老實巴交的百姓手中朝廷能收好幾成的稅,黑心點收五成以上都行,但若落在士族手中,能收一成的稅都算皇帝有本事。
士族出身的官員非但不交稅,反而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斷將老百姓交到國庫的稅弄回自己家里,長此以往國庫不窮才見鬼了!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冤枉你的人比你更清楚你有多冤枉,這話放在國庫稅收上同樣適合。
國庫為什么沒錢,陸遜這種士族出身的官員比皇帝都清楚,而且他現在既是國庫沒錢的受益方,同樣也是受害方。
受益是因為他出身士族,盜竊國庫稅收有他一份,受害是因為他是東吳代大都督,是要領兵出征的,出征是要花費錢糧的,但現在江東士族和荊州士族都在變著法的偷稅漏稅,導致孫權也沒錢。
甚至江東士族因為丟了基本盤沒了吃飯的碗,還不斷向孫權訴苦求孫權支援,孫權都窮的快要飯了還要補貼這幫人,如此一來留給陸遜打仗的錢還能剩多少呢?
孫權沒錢的結果就是陸遜此次出征只帶了兩個月的糧草,兩個月內若不能打敗關興奪回金衢盆地,他陸遜就完了。
從這點上來說陸遜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中了士族抗稅的回旋鏢。
想到自己那點可憐的糧草,陸遜真想效仿關興,在荊州也搞土改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