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八部尚書,大封群臣
“三省八部,三省即為中書省、內務省、御史臺,八部即為吏部、戶部、兵部、刑部、禮部、工部、農部、學部。”
隨著馬良的聲音傳開,在座群臣聽到這些官職,大概猜出是什么職能,都靜靜地繼續聽下去。
“中書省,設立中書令一名,侍郎四名佐之,由中書令、中書侍郎、各部尚書,及其他機構長官組成。中書省負責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商討并解決各項問題等。”
在座的文武大臣們,聽到中書省的職責,明白這是權力最大的機構了,而這中書令的位置,跟曹操的丞相差不多了。
不過也有點區別,丞相是大權獨攬,是要跟君王爭權的,但是中書令的職責,似乎并沒有這么大。
“內務省,設立內務總管一名,侍中數名佐之,負責侯府各項事務,如日膳、服飾、禮儀等等。”
這個也很好理解,就是幫著楚侯打理家務嘛,侯府的吃穿用度,都由內務省調度,說白了就是劉玨的管家。
一時間,在座群臣們的目光,都落在了步淵身上。
這位是劉玨的老丈人,正兒八經的岳父,雖然說能力一般,官職也不算高,但在荊州一畝三分地上,還真沒人敢輕視他。
步淵也很會做人,也沒仗著劉玨岳父的身份,到處去揚武揚威,低調得不能再低調了。
這個內務總管的職務,多半是要落在步淵頭上了。
“御史臺,設立御史令一名,左右御史侍郎,主掌對官吏的監察、彈劾及建議,對各項政令實行情況的監察。”
御史臺不是新鮮官職,漢朝時候就有了,但是這時候的御史臺,不過是風聞奏事,權力并不算太大。
現在到了劉玨這里,直接將御史臺的地位和權力,提高了好幾個檔次,成為了最高監察機構。
此刻的文武大臣們,心里面都是微微一凜,這算是劉玨的耳目,若是自己犯了錯誤,只怕會被御史臺參上一本了。
關于三省的設置,劉玨沒有全部照搬,因為歷朝歷代,三省的設置都有區別,到了明朝更是直接廢置。
而且三省的職責,很多時候和各部重疊,會爆發出各種矛盾。
劉玨根據荊州的實際情況,對三省賦予合適的職權,最大程度避免和各部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