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宅茲中國
嗯,78年,院士制度還沒恢復,對方兩年后才評上學部委員,但在國內地質學上,這位已經金字塔頂端上的人物。
如果蘇亦不學考古學,而是跑去學地質學的話,以天馬的宗族觀念之強,蘇亦不用想都會是院士的親傳弟子。
說到這里,順便說一下天馬的陳姓大族,天馬基本上都姓陳,牛人都姓陳,蘇亦家嘛,是一個例外。
因為他奶奶是天馬人,老爺子蘇德章卻不是。
其實,蘇亦的老家也不在會城鎮,而是在棠下鎮的蘇家村,前世,棠下鎮已經被劃到蓬江而非新會,但現在依舊屬于新會縣管轄。
不過蘇家因為戰亂的原因,到老爺子這一代人丁凋敝,直屬親屬已經沒有多少個,甚至,蘇亦的大爺爺在抗戰時期,已經犧牲。
這種情況下,親戚已經不多。
老爺子似乎也不太愿意回蘇家村,所以大部分情況下,蘇亦都會在天馬待著。
只不過他奶奶因病辭世多年,老爺子一直都沒有續弦,這一次回鄉掃墓就是給他奶奶掃墓,用老爺子的話來說,就是要告訴奶奶,他有出息了考上了北大。
實際上,奶奶去世的時候,蘇亦還太小,記憶太模糊了。
唯一的印象就是奶奶從來不罵人,溫婉慈祥,說話總是輕聲細語,而且,學識淵博,舊學深厚。
蘇亦5歲起,就是她奶奶給他發蒙授課的,或者說蘇亦的“小學”童子功就是他奶奶幫忙打下的。
因為奶奶就是市立師范國文系的學生,跟老爺子是大學同學,小姑之所以考上復旦中文系,奶奶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說,蘇家的后代之所以脫離美術,能夠選擇文史專業,奶奶起到很大的功勞,不然,以他家老爺子的古文功底,是撐不起蘇家的文史底蘊的。
蘇亦一家子回天馬的第一件事,就掃墓,給奶奶掃墓。
奶奶跟爺爺的愛情,是他們各自選擇的結果,倆人是大學同學,也都是新會老鄉,一來二去,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
然而,在那一個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主的時代,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已經足夠浪漫了。
奶奶離世還不到十年,那個年代亂,就算是宗族觀念極強的新會地區也沒少地方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