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宅茲中國
到了1941年4月,那個時候,林徽因已經從昆明遷往李莊古鎮,舊病復發,命懸一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的弟弟林恒也犧牲了。
所以這個女人,這一生承受的悲痛遠遠比世人所知的還要巨大,她的生命之中不僅僅是世人熟知的才女佳人的故事。
而,之所以提到上面那么多的故事,那是因為蘇亦的大爺爺蘇德文曾經是這些年輕飛行員的教官。
抗戰爆發后,國府就將筧橋航校遷到昆明巫家壩機場,并收編接管了云南航校。
當時,蘇德章也隨同航校到昆明擔任他們的教官。
這些故事,蘇亦從小就聽爺爺講到大。
所以,蘇亦小時候的夢想一度就是要當飛行員。
實際上,在江門地區,年輕的飛行員實在太多了。
抗戰前期的飛行員不多,但,當年陳納德率領的2000多名“飛虎隊”隊員中,有九成左右的美籍華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從臺山、恩平、開平等地赴美華人的后裔,特別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第14空勤大隊,基本上都是祖籍廣東的地勤人員。
所以,臺山,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飛虎亭。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在蘇家村祖墳祭拜大爺爺蘇德文的衣冠冢的時候,爺爺如此說道。
蘇亦下意識說,“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
結果,他二叔蘇城就說,“你大爺爺可不是什么小兵,如果他還活著肯定是個將軍,只是遺憾了。”
這時,小叔才說,“大伯要真是當個小兵才好呢,如果真當個小兵了,說不定還可以活著。”
他就是受到大爺爺的故事感召才去當兵的,不過,小叔當年去當兵也不容易,上山下鄉的年代,人人都想當兵。
小叔蘇放能在部隊服役,并且順利復原轉移到地方公安系統,能力自然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