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一家之言
葛兆光的《宅茲中國》,副標題就是:“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
這個副標題已經說明這本書是論述“中國”的合理性。
好端端的。
作為一個文史著名學者,為什么要論述中國的歷史。
主要是跟晚近以來學術界就有一種觀念,以亞洲或者東亞作為一個整體來敘述歷史。
為什么要論述亞洲的整體性?
其目的就是為淡化中國的同一性,簡單來說,就是不承認中國有什么歷史特殊性。
不僅僅從亞洲或者東亞論說,還從地方性來論說,比如曰本著名的“滿蒙回藏鮮之學”。
那么啥叫滿蒙回藏鮮之學?
簡單的來說,這就19、20世紀之交,曰本的東洋史學逐漸成型,所謂“滿(洲)、蒙(古)、回(疆)、(西)藏、(朝)鮮”之學迅速崛起。
那么好端端的,曰本史學為什么要來研究滿蒙回藏鮮之學?
日本的興趣從傳統漢族中國偏向所謂“滿蒙回藏鮮”的歷史地理研究,與日本政界重建國際地位和擴張領土的野心有關。
“中野正剛(耕堂)曾經明確地以《大國、大國民、大人物———滿蒙放棄論を排す》為題,以傳統中國的歷史興衰來論證日本爭霸與擴張的必要性,他說中國變弱始于秦始皇筑長城自保,他認為“我國乘新興機運,漸有臺灣,并朝鮮,向滿洲與蒙古發展的曙光出現,若于朝鮮國境筑長城,守四方,弱士氣,這豈非亡國之兆””
“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不再把過去的清國即“中華帝國”看成是龐大的“一個”,而是借用歐洲流行的“民族國家”新觀念,把過去所謂的“中國”解釋成不同的王朝,這些王朝只是一個傳統的帝國,而實際的“中國”只應該是以漢族為主體,居住在長城以南、藏疆以東的一個國家,而中國周邊的各個民族應當是文化、政治、民族都不同的共同體,所謂“滿(洲)、蒙(古)、回(疆)、(西)藏、(朝)鮮”,都只是中國之外的“周邊”。”
好家伙。
一下子,就把中國周邊的眾多領土從歷史上論述成中國的周邊了,而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甚至,不認同中國是一個民族國家。
在日清戰爭爆發的刺激后曰本國民對亞洲大陸越來越關心,覺得日本作為亞洲民族的自覺日益高漲,面對西洋文化,出現主張獨特的東洋文化,這使得他們對滿洲、蒙古、回疆、西藏、朝鮮都產生了“有如國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