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一棵開花的樹
沒寫完,不要訂閱。
周末,一大清早,蘇亦就騎著自己破舊的永久牌自行車前往燕東園。
北大太大,燕東園又在校外,蘇亦這段時間又需要東奔西走,光靠兩條腿太耽擱時間了,所以他就讓老馬幫忙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
這年頭,新的自行車不好買,要票,其實二手自行車也沒有那么好買,這玩意不要票,但也很貴。
60、70年代,,縫紉機、手表、自行車被列為三大件,成為一個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
如果有人騎上自行車,后面都會引來一群駐足羨慕的眼神。
而且那時憑票購買自行車后需及時向當地派出所登記辦證上牌,另如誰家的自行車丟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也會立刻派人偵破。
一輛永久牌二手自行車,擱后世,差不多就是二手的奔馳寶馬的,不然,普通的國產轎車,根本配不上當年永久牌的自行車的地位。
中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除了眾多的使用人數,還有龐大的自行車生產體系。
80年代,以“永久、鳳凰、飛鴿、紅旗、金獅”國內自行車行業五大品牌企業為首,中國共有自行車制造廠60余家,自行車零部件廠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
能跟鳳凰派自行車媲美的永久牌自行車,絕對是自行車之中的高端品牌。
其實,蘇亦也不想買自行車中的奢侈品,只是剛好碰巧罷了。
而且,他騎的自行車也很破舊,擱前世扔在大街上都可以充當廢鐵去買的存在。
然而,在78年卻珍貴的很。
一開始,蘇亦以為自行車足夠爛就沒有偷,前世,在共享單車沒有普及之前,在大學里面,二手自行車還是很有市場的。
畢竟這玩意不能買新的,不然,越新越容易被偷。
所以,大家總結出來的結論就是,想要不被偷,單車就要足夠爛,賣相越慘越好。
蘇亦按照經驗主義,在北大買的第一輛自行車就是如此,結果,他花了40多買了一輛快要散架的自行車來當代步工具,以為沒人偷的時候,蘇亦發現自己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