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說好一起睡懶覺,你卻偷偷上課
……
下午,陳平江一個人躲進了圖書館。
魏小青的建議讓陳平江很高興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最近一段時間過于專注于人人網的籌備工作,有些忽略小陳燒烤這邊。
小陳燒烤眼下對陳平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現金支持,才能夠讓人人網走的更快更遠。
但是現在這種單店單打獨斗以及粗放式的管理隨著店面越來越多,會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無法做到標準化,很可能未來的四店五店就要栽跟頭,這是陳平江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不得不抽出時間認認真真的寫一份關于燒烤店后續發展思路以及規劃。
為什么后世燒烤品牌那么多,但是上百家門店的連鎖品牌卻很少見?
因為燒烤本身就是很難標準化的食物,它不像火鍋,各家門店可以用相同的配料食材,總部直發,鍋里一煮味道幾乎一模一樣。也不像奶茶店,相同的配料,固定的比例加工流程。
因此火鍋店和奶茶店能大批的復制,但是燒烤店很難,就像是西餐廳的牛排,一家店一個味道,一個師傅一個味道,甚至每次一個味道,好的牛排幾千塊,垃圾的幾十塊。最關鍵煎牛排的師傅帶著溫度計和試血針做同一道菜都得很久才能出師,你就能想象燒烤店的師傅烤著十幾種肉類還能保持同樣的口感得多難。
肉的種類、肉的品質、腌制的水平、燒烤師傅的水平都決定了一家店的燒烤好不好吃,同理炒菜部分也是如此。
陳平江毫不懷疑等到小陳燒烤攤子越鋪越大的時候,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燒烤師傅離職,新來的師傅烤的肉味道差很多,又或者老師傅拿著獨門絕活要求提薪,更甚至新店口味不行砸了招牌。
小小烤串門道其實特別多,就比如電烤和炭烤甚至特殊木頭烤出來的口感味道天差地別,然而炭烤木烤火力大小無法形成標準,全憑師傅的感覺,美拉德反應不一致,口感就大不相同。這就好比同樣是半成品的烤串,用空氣炸鍋、烤箱、炭烤所呈現的味道完全不一樣。
陳平江為此給艾志偉打了個電話請教。
電話那頭艾志偉忙的不停,一邊說:“老板,這很難,可以說幾乎不可能。你就像咱們店生意這么好,我這爐子就兩米,一次性烤這么多,時間靠估,每種肉烤的時間不一樣,翻身的時間都不一樣,出爐的時間都不一樣,調料油還要撒的均勻,既要保證味道又要保證出菜的速度。”
陳平江想了想,問道:“可以量化形成標準嗎?”
“倒……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如果那樣的話就要加人,一個人負責固定的幾種品類燒烤,對食材的來源、尺寸、火的溫度、時間、腌制調料的品牌、用料、翻轉頻率全部形成標準。就這你還不夠呢,每個新招的師傅你都得經過大量嚴格的培訓才能出師,說不定學會了人家就跑了。”
艾志偉話還沒說完,人就算不跑,培訓期間的成本以及后廚增加的人工成本遠遠不是在學校周邊的低價燒烤店的利潤能夠支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