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移動支付第一槍
行業內嗅覺稍微靈敏點的企業家都嗅出了大戰的硝煙味。
這些人穩坐釣魚臺,坐山觀虎斗,反正不關他們的事情,他們也樂得看戲。
“這次大戲要比以往精彩數倍,有眼福嘍。”
“這不是還沒打起來嗎?”
“那這兩家都在調兵遣將做準備工作,打不起來,我把頭擰下來給你當球踢。”
“你們覺得誰會贏?”
“支付寶吧!畢竟他們玩支付這么久了,用戶基礎很好,商場份額也更高。”
“那你怎么不說微信支付的互動性和客戶忠誠度更高呢?”
“嗨,我說伱倆吵什么?又不是你們打。”
這幫人倒也沒有說錯,支付寶是阿里從04年就推出來了,植根于淘寶的支付寶從一開始就具備自己的應用場景——網絡購物。彼時,支付寶主要是充當信用中介功能的虛擬賬戶,從而有效降低交易風險。
為了擴大支付寶的使用范圍,阿里在2005年推出了支付寶“全賠”制度,開始陸續與中國工商銀行、農行等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切入網游、航空公司、B2C等網絡化較高的外部市場;還陸續進入水、電、煤以及通信費等日常費用場景,引導、教育用戶使用支付寶在網上完成支付,從而培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截至2008年8月,支付寶用戶數突破1億,超越淘寶網的8000萬用戶,占網民總數的40%,支付寶全年交易額1300億人民幣以上。
那時候國內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還沒有被培養起來。
網絡支付、手機支付、NFC支付、短信支付等各種各樣的支付方式并存。
在去年的時候也就是2010年。
淘寶天貓的交易量到了十億級別,用戶網購要跳轉到電子銀行支付,需要口令卡、U盾等工具,過程繁瑣,支付成功率一直在80%上下徘徊。也是支付寶率先搞出了快捷支付,這是支付寶與銀行之間最大的一次博弈,全面接通支付寶,銀行亦擔心自家網銀的品牌被支付寶取代,畢竟,那時候“得賬戶者得天下”。
相比之下,剛剛出來不久的微信支付,在支付寶面像是一個小孩。盡管生態鏈完善,但體量目前還不太夠看。
因此,外界對微信支付抱著懷疑的目光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