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外賣小哥的高光時刻
高松斌搖搖頭:“那倒沒有,就是有不少騎手電瓶車壞了,更多的是投訴。”
“嗯,電瓶車壞了,不需要藍騎士們出錢,這筆錢公司承擔了。投訴全部不予處理,他們告到12315也好,找媒體暴光也好,起訴也好,我們都接著,千萬不能軟,不能因為外界的壓力反而處罰自己人,那樣會讓人寒心。在惡劣天氣期間,所有的遲到、早退統統取消,并且自動算滿勤。有外賣員因為惡劣天氣不想上班,也不要給他們壓力,更不允許動不動就扣錢,同時騎手們要有取消訂單的權利。”
既然現在是自己在做外賣業務,陳平江就不想變成另外一條惡龍。
瘋狂給騎手派單不得取消,逼著他們一單又一單的跑,車壞了要扣錢,惡劣天氣遲到也要扣錢,相當沒有人性化。
更過分的是在大數據橫行的未來,使得外賣騎手被困在系統里。
算法的背后其實是人性的貪婪。
外賣騎手配送時間不斷被縮減,為了避免超時罰款,不遵守交通規則,導致頻頻出現交通事故。
2016年,外賣騎手3公里送餐距離的最長限時是1小時,2017年,卻變成了45分鐘,到了2018年,壓縮到38分鐘。
配送時間不斷地縮短,騎手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送餐任務,不得不和時間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
那么……消失的時間去哪了?
被平臺的算法給“吞噬”了。
一開始3公里的配送時間為1小時,超時罰錢,大家都能完成。可是算法發現,大家都能在45分鐘內完成,于是規則就修改為配送時間為45分鐘,超時罰錢,于是大家拼命加速。又過了不久,算法發現大多數人30分鐘也能完成,還能繼續優化,于是修改為30分鐘,超時罰錢,大家只能靠違章的方式,按時抵達。
以此類推,越往后時間越緊迫,做不到?沒關系,外賣行業門檻低,收入可觀,總有人愿意削尖腦袋擠進來挑戰。
算法就是資本家制定的標準,騎手越努力,壓榨越肆意,騎手們永遠也無法靠個人力量去對抗系統分配的世界。結局就是,外賣員為了掙錢,每天與時間賽跑,為了爭分奪秒不顧自身安危,成為了高危職業。
另外,也不能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怪平臺。
因為消費者們也會被慣壞,在國外送一單1-2個小時很正常,沒人抱怨。但是在國內,哪個平臺如果提高配送費或者多給騎手時間,這樣的公司估計會被口水淹沒。
用戶們拍拍屁股果斷尋找下一家更快更便宜的平臺點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