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TIKTOK的海外野望
張一鳴繼續道:“陳董,我們打算利用《今日頭條》的算法加以優化,用到短視頻項目上去,根據用戶的瀏覽內容、資料來打標簽,然后根據標簽來推送新聞。”
陳平江思考片刻后,緩緩搖頭:“我看還是有改進空間的,你們的常規思路是沒錯的,但極其容易讓用戶陷入信息繭房內。最好的辦法是7比3或者8比2,其中8或者7都是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但也要推送一些他平時不關注的。”
“我這段時間稍微看了看快手,就發現一個問題,它依靠微博起家,本身沾染了微博的壞基因。那就是只要關注的博主,有更新必推送,長此以往關注的人多了,光是更新都瀏覽不過來,也就失去了新鮮感,認識不到外面的世界。”
“而這是很可怕的!到最后網紅越紅,頭部創作者吸走了大量的粉絲,新的博主越來越難混出頭,整個平臺失去了新鮮的血液,也就失去了可能。”
張一鳴和梁汝波兩人對視一眼,同時眼前一亮。
陳董的眼光果然沒的說。
這可以說“反其道而行之”,大家都在搞大數據推送,但過分的推送很難讓用戶拔出來。
打個比方,淘寶的猜你喜歡就極為惡心。
只要瀏覽了某類產品后,猜你喜歡全部都推送同類產品,能讓人看麻了。
除非你再多此一舉主動去瀏覽其他類產品后,才會換花樣。
TIKTOK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不就是靠著算法的優勢嗎?
如果沒有算法,它其實和其他短視頻產品沒有什么大不同。
臉書推出的Reels,油管搞的短視頻項目Shorts為什么怎么斗都斗不過TIKTOK?
因為TIKTOK上新人很容易冒頭,說不定你隨手拍的一個段子一個風景隔天起床都能曝光,底層人民的聲音能夠被傾聽。
但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發生在Reels和facebook的,甚至是微博。
因為頭部的創作者,或者說頭部的網紅、博主已經憑著粉絲關注度,讓新人沒有冒頭的可能。
想到這里,陳平江輕笑著道:“國外目前還沒有同類產品,我倒是覺得可以憑著先發優勢進駐海外,做好本地化的同時,還可以進行文化輸出。咱們要么不做,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