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山雨欲來
明軍的軍中擁有大量的火器,上到紅衣大炮,大將軍炮、下到輕重佛朗機、虎蹲炮、各式火銃。
但是清軍憑借著重甲重兵、重炮盾車卻是無往不利。
這其中有人的因素,但是也有戰法和武器的因素。
現在陳望沒有直屬于他的軍械廠,也沒有工匠可以改良火器,沒有辦法將火繩槍替換成燧發槍,排隊槍斃的戰術就無法使用。
改革軍制,訓練軍隊,應當因時制宜。
上一次鞏昌府的三山之戰之中的試驗已經是證明了清軍戰法確實有可取之數。
后來在略陽之戰、寧羌之戰對陣李過、李養純等部之時,一錘定音都是遼騎下馬披掛重甲然后一舉沖潰了流寇的大陣。
這個時代世界各國的火器都是砰砰的不斷的炸膛,火器的質量極為堪憂。
大明的工部本來制作的火器質量是處于世界的前列,但是也架不住官場上的貪墨成風。
三眼銃陳望還敢用一用,那火繩槍是真不敢用,就是佛郎機、虎蹲炮都要仔細的檢查一番,因為之前在使用的過程之中都有過炸膛的先例。
“各步兵部,除第一步兵部仍裝備鳥銃之外,其余步兵部已經全部換裝三眼銃。”
明軍之中有各式各樣的火器,什么抬槍、迅雷銃、魯密銃、五雷神機多不勝數,無論是替換還是修補都是頗為困難,極大了提高了后勤的壓力。
其實在戰場之上很多東西越簡單越好,比如軍械就應該統一形制,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夠用就行。
軍令和旗號也應當要簡潔易懂,而不應該復雜化。
為了減輕后勤的壓力,陳望下令除去第一步兵部仍然裝備火繩槍外,其余步兵部全部統一列裝三眼銃。
三眼銃雖然威力射程不如鳥銃,但是他們要面對的敵人卻是基本沒有穿戴甲胃的流寇,三眼銃反而是最為適合當下實際情況的火器。
而且三眼銃一般管壁都極厚,不容易炸膛,要是緊迫也可以作為近戰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