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凱歌
崇禎八年底至崇禎九年二月。
明軍在內地不斷調兵遣將增兵進剿,流寇一路之上幾乎是屢戰屢敗,但是賊勢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是更為強盛。
大量的流寇活躍在河南、陜西、湖廣三省,只有部分滯留在南直隸地區。
流寇實際上已經是分為兩大勢力。
第一股大勢力則是以李自成和惠登相為首的陜西農民軍,主要在延安府、西安府內活動。
雖然也曾短暫和河南的農民軍合流進攻,但是不久之后還是都返回了陜西境內。
負責進剿的明軍主帥是洪承疇。
第二股勢力是以闖王高迎祥為主力的各支農民軍轉戰于河南、南直隸、湖廣等地。
負責進剿的明軍主帥則是盧象升。
在從南直隸返回河南之后,高迎祥能夠掌控的流寇仍然有數十萬之眾,在河南會合時,常連營百里。
而在河南、南直隸、湖廣這三處地區,從屬于高迎祥的一眾流寇之中,又以張獻忠的勢力最為龐大。
張獻忠如今擁兵十萬之眾,作為開路先鋒殺入了河南省的南陽府。
南陽地勢一馬平川,四通八達,面對著數以十萬計的流寇,南陽府各地的守軍根本不敢出城迎戰。
張獻忠就這樣毫無阻礙的一路向南殺去,南陽府的南面就是湖廣的襄陽府和勛陽府。
而高迎祥的計劃正是經由南陽一路攻入湖廣地區,會和在湖廣地區的一眾賊寇,就食于湖廣。
“楚故澤國,耕稔甚饒。一歲再獲柴桑,吳越多仰給焉。”
“諺曰‘湖廣熟,天下足。”
陜西連年天災頻繁早已經絕糧,而河南、山西等地經歷了他們數年的劫掠也是已經刮不出多少的油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