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目標,龍虎山萬法宗壇!(二合一章節)
首先,那所謂天理中,存在其他路數的修士,但以儒家修士為主,其所學雖然同大唐儒學當前主流迥異,但亦有頗多精妙之處,且高手不少。
最明顯的特點,天理中的儒學修士出手,頗有整齊劃一之感,規整端方嚴苛,上下分明。
高境界大儒對低境界儒生,有極為明顯的壓制。
與人交手,他們的筆墨會先形成禮制。
如果大唐修士第一時間沒做抵抗摧毀而暫時避讓,則此后更難反抗,會越來越落下風。
尤其對面的上三天大儒以筆墨制義,禮制形成,身為對手的人一旦違背便遭受懲罰削弱,竟有幾分無視真實,禮高于法的意境在其中。
其次,所謂天理者,極大可能是曾經九天十地中的歸藏改名而來,但當前居于其中的人,來歷卻仍有些神秘和模糊。
昔年的歸藏,如今的天理,早年間究竟發生過什么,當前仍不得而知。
然后,已經可以確認,那里的儒學傳承,同許元貞、林徹等人早先接觸的文華意境雖然更相似,但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算截然不同。
因為他們不那么容易被那踐踏破碎天地文華的蠻橫荒莽武道真意所克制。
一定程度上,表現地比大唐這邊的儒學還要好。
當然,這里是指初遇“蠻夷”的南北二林。
晉州葉族雖然也被破了祖地,但并非被“蠻夷”直接踐踏。
相反,葉默權在當時就找到些許應對之策,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蠻夷”的針對。
不論葉默權還是葉炎,亦或者楚修遠、方景升,皆大唐儒學名家。
猝不及防下直面“蠻夷”,他們可能會吃大虧。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準備后,即便不能反過來破解“蠻夷”,但至少不會再被“蠻夷”克制成那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