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生的
大佬走了,沒帶走一片云彩?;\罩在烏程府官員們頭上的是大片烏云,遮天蔽日的那種。
巡撫大人視察團日程繁忙,何況又觸到一干知府、漕運老爺們的霉頭,也就沒有然后了。什么富貴園戲班精心準備的節目,滾!別說你是什么阿貓阿狗,就是京師程老板來了也沒空!
得知取消戲班表演,曹班主遺憾的直搖頭。還好周大土豪仗義,付了訂金。說好的啊,訂金不退。就沖著這個,敬周老板福壽安康,常來常往!
雖然大佬們來去匆匆,烏程新成立了勸農局,鬧出不小的動靜。這個局主管招商引資,拉人入伙的。
戰后的烏程人口大減,田園荒僻,叵需種田能手入駐墾荒。誰有機械化穿越大軍的趕緊應聘,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能吃的下,大片待墾良田都是你的。你過來??!
當然,光吆喝不下本錢可不能行。勸農局頒布了巡撫大人恢復生產的政策,看著還是很得民心的:三年免賦稅,十年只收一成稅。為了浙北恢復農業生產,得個好官聲,朱巡撫也是蠻拼的。
一方主政行不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為了補上烏程戰爭后勞動力短缺,優先招徠之前流離失所的人返鄉開墾。知府也放下臉面,對外宣傳只要你來,舉雙手雙腳歡迎。
另外出于補足人口缺口考慮,巡撫還令裁撤下來的漢軍部分就近安置于烏程。令從江浙、江西各地遷移民戶填充過來耕種烏程大片拋荒的田地。
一時之間烏程各地方人員雜處,烏煙瘴氣的。時不時鬧出械斗的大場面。無非是爭地不公一類的戲碼。為了應對這破爛局面,知府不得不上報朱巡撫另外弄了個招墾局,專門負責調配移民們的空間布局。
沒辦法,天天出人命,有悖于移民墾荒的初衷。現在需要好好休養生息,把聚寶盆重新捧起來。
農事看天,趁著初春拿到官府賒購到的種子搶地盤,搶到占住就能分到田地,這好事哪里去找!先到先得,搶到就是賺到。烏程這一處吳中寶地,經歷無數次的紛爭,緩慢的滑向正常軌跡。
好在朱巡撫給了知府一個勸農局公務員團隊編制,要不然知府大人只能含淚抱石自沉太湖,去找槍船頭領潘天順嘮嗑,商量怎么撈錢發餉銀了。
—
同治元年(1862)六至七月,頻繁移動的軍隊從皖南帶來霍亂病,本已極度虛弱的百姓染病后成批死亡。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軍敗退安吉、孝豐時,兩縣人口僅剩戰前的十分之一,土地全部荒蕪。
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實行招徠政策,豫鄂皖蘇和本省上八府人民蜂擁來安孝墾荒并定居。太平天國戰后的幸存者及其后裔稱為土著人,將之后的移民稱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