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不講理的邏輯(上)
所以林泰來闖進誠意伯府純屬惡意行兇,更說不上是互毆!”
這個回合,申首輔沒有再愣神了,“那就使人疑惑了,如果不是誠意伯劉世延勾結報復,究竟是何人指派緝事官校前往三吳會館?”
就是首輔面無表情,語氣平平,像是復述別人的話似的。
李植針鋒相對說:“緝事官校自有在京師訪查偵緝的權力,誠意伯乃功臣之后,當街斷腿,也是不小的事故。
所以緝事官校前往三吳會館,盤問林泰來也是理所應當。但卻遭到林泰來的惡意反抗,行兇傷數十官校,然后逃往申府藏匿。”
申時行依然是不緊不慢,像是背書一樣的說:
“如果只是盤問,三五官校即可。但當日三吳會館卻去了六七十官校,這明顯是要拿問。
按朝廷制度,錦衣衛官校拿問大臣,須得御批。林泰來雖然不是大臣,但卻是進京趕考的解元,怎么也不能與平民相同。
所以至少也要經過廠衛掌事之人準許,廠衛官校才可去拿問林泰來。”
說到這里,申首輔忽然朝向掌錦衣衛事的都督劉守有,問道:
“敢問劉都督,當日沖進三吳會館的數十緝事官校,可曾獲得你的準許?”
劉守有猶豫了一會兒,才答道:“當時圣駕正從天壽山回返,我伴駕左右,未聞三吳會館其事。”
申首輔繼續說:“大張旗鼓出動數十人,不可能是隨意偶然的事情。
所以必定是有主使之人,如果劉都督都不知情,又會是誰?”
聽到申首輔的話,殿中其他人就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張鯨。
如果錦衣衛都督劉守有不承認知情,那也只能往廠公身上聯想了,連萬歷皇帝都不例外。
但卻沒人把張鯨說出來,在沒有明確利益的時候,能站在殿上的這些文武大臣,誰會吃飽撐著去得罪東廠提督?
只是大家各自暗暗心驚,難道申首輔想對張鯨發起攻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