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禮儀上確實可以不用來迎接,但只要來迎接,就肯定不會錯,這就是現實。 只有巡鹽崔御史礙于風憲體面,確實沒有出城迎接的道理。 翰林院修撰兼禮部郎中兼戶部尚書妹夫兼首輔頭號打手林大人走出船艙后,掃視了一遍岸上陣容,滿意的點了點頭。 下了船后,林泰來對官員們說“我二兄現如今寄居揚州,所以今日該是我們親人相見的時候,就不敢叨擾諸公了!” 知府吳秀便道“那么明日再為林大人接風洗塵。” 位于東關街的揚州林府,現在面積又擴大了一倍。 進府后,林泰來先用了兩個時辰安撫了久別半年的林汪氏小娘子,然后看了看大腹便便的田氏。 隨即就在前廳召集了林氏鹽業的名義大東家二哥林運來和大掌柜陸君弼,詢問鹽業事務。 主要還是陸君弼負責稟報,“四月份的時候,運司終于完成了對鹽商的登記。 最終核定窩商名額一百五十人,其中有我們林氏鹽業十五人。” 林泰來很欣慰的說“這就很好。” 按照新制度,以后只有這一百五十人被特許從運司認購引窩,并按年度換取鹽引。 其他人如果想進入揚州鹽業,就只能依附于這一百五十人了。 要么是從窩商手里租借窩本,要么是成為上下游環節的場商、運商。 以后窩商名額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再擴大,所以每個窩商名額都很寶貴。 林氏鹽業沾了對政策“先知先覺”的光,提前分出十幾個“代持”鹽引的小鹽商,最后登記了十幾個窩商名額。 “別人家都有多少名額?”林泰來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