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王禹聲也對孫丕揚道:“常聞汝輩以名節自詡,以清高標榜,今日一見,不過爾爾。 孫公好自為之,年前隨時可以辭官,否則我將拼盡全力彈劾閣下,陸光祖就是你的前車之鑒!” 聽到這些話,其他朝臣忽然感到,這次清流黨人最大的損失,可能就是道德金身的崩塌。 要知道,清流勢力是靠著標榜道德為噱頭凝聚起來的,以強烈的道德優越感激勵陣營士氣。 我即是正義,對手皆為邪惡,這就是清流黨人的信念。 以前無論情況如何,清流黨人在道德層面上總能想辦法自圓其說,但這次是為了保住權位,卻可以公然不要臉了。 不知不覺間,林黨竟然能將清流黨人逼到了這一步。 萬歷二十年的最后一個月,朝廷最大的懸念可能就是——左都御史孫丕揚是否會辭官了。 就算不辭官,也是威望盡失的行尸走肉了,估計也主持不了京察。 還有人在反復琢磨,京察大計之前的這次“天官詐病”,到底是林泰來留下的“錦囊妙計”,還是林黨其他成員的自主發揮? 本場廷議,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而另一邊的王天官來到會極門,向司禮監文書房呈上謝恩疏的時候,直接把司禮監大珰們震得里焦外嫩。 他們知道近些年來外朝很卷,但是卻想不到,已經卷到這個地步了嗎? 如果文臣的政治斗爭手段已經發展到了這個程度,那么他們內臣就已經遠遠落后了??! 掌印太監張誠匆匆來到毓德宮,等萬歷皇帝中午醒來,便將最新情況奏報。 萬歷皇帝愕然,剛琢磨著想“乾綱獨斷”,大發神威欽點一個吏部尚書,就被打斷了,這感覺頗為不爽。 “是誰敢欺天?”萬歷皇帝帶著點怒氣問道,真是兩群王八蛋! 一群搞什么詐病,雖然本意是針對別人,但自己這皇帝也險些被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