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裕王爺的自知之明
由此可見漢人和草原人的思想本質還是有著巨大的不同的。
而且也因為草原人的這個野蠻屬性,也使得草原在沒有一個真正的英雄完成形式和實質上的一統之前,草原上的勢力就會每隔一段時間發生一次大的變化。
比如在朱元璋時期,明朝最大的敵人就是被趕出中原的“北元”余孽,到了朱棣時期就變成了“韃靼阿魯臺部”,到了英宗時期就變成了“瓦剌”,到了正德時期就又變了成了“小王子”達延汗,也就是現在的俺達汗的爺爺。
可以說在這二百年里蒙古草原的大戲就一直沒聽過,一都是“你方唱罷我登臺”的節奏,但在這種節奏里面,也可能是冷兵器時代的優勢原因,也可能是草原部落的野蠻屬性原因。
這二百年多年來的蒙古換代戰爭之中,蒙古草原的勢力不僅沒有被實質的削弱,反而在每次完成了一次臨時統一之后,他們都會不自覺的想起“前元”的榮光,企圖南下侵略,而且每次都有一定的戰略斬獲。
使得大明的北方邊境一直都處于戰火硝煙之中,消耗著大明本來就不健康的財政的,也使得大明的實際控制和羈縻地區逐漸收縮。
在弘治朝的時候,河套地都丟了。
雖然中間又來回搶了幾次,但由于大明朝廷實在沒有強大的財政支持打這種持久性的防御戰爭,所以河套地也就在弘治朝算是正式丟了。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一個叫做“大清”的政權崛起,對北邊的準噶爾部進行了殘酷的百年戰爭,才算是徹底肅清了北方草原的威脅。并且也將從安史之亂后闊別了中原帝國近一千年的“西域”地區重歸版圖。
由此可見在冷兵器時代,想要解決北患,除了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之外,還得有能持續上百年戰爭的財政力量才行。
否則北方草原永遠都會是一塊好了又爛,爛了又好的爛瘡,永遠都在侵蝕和消耗中原朝廷的實力和財政。
高拱事無巨細的將如今俺達的來歷都跟朱載坖講了一遍,這一遍聽下來,朱載坖也對這個俺達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朱載坖嘆道:“若我大明能夠像永樂時期那般強悍該有多好,說不定此刻的俺達汗也會像唐太宗時期的頡利可汗那樣能歌善舞。”
高拱聽著朱載坖的感慨,他也難免有些苦笑難言。
如今的時代根本就不是唐太宗時代,現在的大明國力不僅顯得有些孱弱,而且面臨的各種內部問題也非常之多,根本就無力發起一場像唐太宗時期那樣決定國運的,針對草原部族的突襲戰爭。
現在的大明需要的安穩,需要的是改變和解決本身的問題,這樣大明才有精力和余力去解決北方的問題。
否則即便是和北邊草原部落開戰,打贏也不會形成長久的控制,打輸了那就更慘了。
所以在高拱看來當今之計,就是要維持住和北方俺達部的和平,使大明有時間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并恢復朝廷的財政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