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理縣
另外,曹縣尉不斷試探李獨霜的真實身份,不過都被李獨霜輕巧遮掩過去了,以致分別之時曹縣尉可能以為他最多是某個縣的主簿或者縣丞。因為李獨霜不過中年,對于大宋官員來說,實在太年輕了。雖然聽說過通判大人也不過中年,但根本不敢往那方面想。
通判大人只帶一個人,就穿越窮山惡水,跨縣微服私訪?
不可能嘛!
這等封疆大吏不是該在州衙正堂高坐,揮斥方遒嗎?何須親力親為。
就這樣,曹縣尉與河州通判錯身而去,李獨霜也樂得繼續巡游。
這次轉向幅度比較大,從河州西南轉到西北,差不多花去了三日時間,才遙遙看見理縣那較為平整的城墻。
理縣位于河州最西北,與涼州威縣接壤,地勢較為平坦,是多山的河州下轄諸縣中少見的平原縣,因此縣城布局頗為橫平豎直,如棋盤狀,頗有條理,因此得名理縣。
因涼州乃宋國與西北夏國的戰場,與之接壤的理縣恰好又是平原往山脈過渡的一個口子,地理頗為重要,所以理縣城墻歷來是威遠軍關注重點,總體來說頗為堅固。
這次守衛盤查較嚴,李獨霜通過在州衙做的假牙牌得以進城。
剛穿過理縣的甕城,就看到一種有別于河州諸縣的商業氛圍。只見大街上車馬如簇,熙熙攘攘,大多都是大型的商隊。
然后街道兩旁甚少小型店鋪,一般都是大型貨棧,往往以圍墻或圍欄圈出一大塊空地,用以擺放大型貨物,商隊領隊先進來察看擺放的貨物,看上眼后就與貨棧掌柜袖中手談,達成一致后就地搬貨,錢貨兩訖,頗為簡潔高效。
李獨霜頭一次在現場看到大批量的大宗貨物交易,雖然在州衙看過理縣的財賦報告,但紙上寫的跟現場看的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誠不欺我!
正當李獨霜沉浸在震撼之中時,卻見吳佩甲神神秘秘地上前低聲詢問:
“李兄,我家將軍正好在理縣,得知我兩進城,派人來問可否一見?”
宣威將軍樊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