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綏遠之戰一
北方多山,少有平緩之地,零星有數塊大盆地分布其間,金國主要城市就建立在其中。而山與山之間的谷道就是各個城市商貿往來,互通有無的要道,也是金國軍隊的兵道。金國在某些奇峻的谷道關口設立了險關要隘,進一步將地形優勢擴大,真正做到了易守難攻,因此哪怕宋國國力更強,但多年來也無法更進一步。
在金國與宋國交界處,正好就是連綿的山勢過渡到平原的地形。相州城正是卡在兩條主要谷道的口子上,其身前即是以山勢而建的綏遠城,其身后是廣闊的平原,亦是宋國腹心之地,汴京就在其中。
對宋國來說,相州城既是防守北方鄰居強大鐵騎的一道堵門石,也是揮師北伐的起點。
在已經有些灼熱的春日照耀之下,一道數千人的兵馬正朝著綏遠城方向逶迤行來。
那里有一座宋軍大營,數萬人駐守在此,與對面駐守在綏遠城的金國大軍遙遙對峙。
李獨霜身著盔甲,行進在隊伍中,前面不遠就是鐵騎環繞的張經武。哪怕是從相州城到大營這短短數十里的距離,張經武也是絲毫不得空閑,身負各項軍令的號騎往來不斷,一方面及時幫助他掌握己方大營與金軍的即時信息,另一方面根據地形隨時調整此行數千人的行進陣型。譬如說,前方二十里有一處密林,哪怕張經武知道金國不大可能越過大營,伏兵于此,但他仍然要號令一支五百余人的騎軍脫離隊伍,護佑于側,以防突襲。行軍之謹慎,如履薄冰。
帶兵打仗從來都是一項風險甚大的大型聚眾活動。無論是從內部管理到敵情判斷,還是從吃喝拉撒到引軍出擊,任何一處細節出現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失利,甚至大敗。所以從出發開始,除非戰爭結束,為帥者的神經都是緊繃的,此時的張經武更多考慮的全軍數千人,乃至于包括大營內麾下數萬人的生死。平日里的親朋好友,關系尚佳的姻親故舊在此時統統都要排在后面,而且如果對當前行軍大局產生了阻礙,他會毫不留情地使用統軍大帥的特權,先斬后奏。
事實上,在他以往多次統軍征伐的過程中,斬殺過友人、故舊以及姻親,以至于平日里除了出生入死的同袍之外,再無更多的人情往來,其人情冷淡若此。因此,成為大宋屈指可數的大將軍之一,并非沒有代價。
在經略使府,張經武與李獨霜相處如春風拂面,和藹可親。但在出發之前,張經武嚴肅地告誡了李獨霜,一旦行軍在外,他務必要謹言慎行,一切以打勝仗為目標,否則軍法無情,哪怕他是人杰,是國士,也概莫能外。
在李獨霜肅然聽令之后,張經武滿意地點了點頭,旋即宣布了接下來對他在軍中的安排。
首先,張經武以永興路經略使,懷化大將軍,相州大營的統帥身份正式任命李獨霜為相州大營的行營參軍,權領參將銜,并行文汴京以求官家御批,負責參贊軍務、軍情刺探以及肅清內奸等軍務,而且給予了李獨霜招募九品以下流外官的權限,這也算是對于李獨霜關于降低門檻招納人才的建議給了正面回應。你不是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么,那好,你就自己招。
其次,他考校了李獨霜的弓馬武藝,確認了他具備一定的戰場生存能力,因此特意讓他隨軍出征,一方面打算豐富李獨霜的戰場經驗,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材;另一方面也有意讓視野開闊,格局宏大,卻又慣常獨辟蹊徑的李獨霜給自己提供建議,這也算是參軍本職。張經武本來想好了,要是李獨霜是個文弱書生,那就留守后方,李獨霜的文武雙全倒是讓他有些驚喜。
最后,他當著李獨霜的面解除了對于朱蕓蕓等人的軍事禁令,恢復了他們在軍中的特殊地位和權力,也算是正式把這一股勢力交到李獨霜手上。當他把親筆書寫,蓋了帥印的文書交給李獨霜時,意味深長地說道:
“你要知道軍隊不是善地,你要想真正證明自己,就得用拳頭和戰績來說話。之前我之所以下達禁令,完全就是看在宋經業為國身死的份上特意出手,否則的話,你以為那幫虎狼不會吃人?
說罷拍了拍李獨霜的肩膀,頭也不回,直接去校場整軍去了。
李獨霜此時才反應過來,之前宋經業歸攏權力的時候,已然侵奪了一些軍中各大勢力的權力,后來宋經業戰死,麾下勢力正是群龍無首的時候,正面臨各個勢力的血腥瓜分。正是張經武的禁令,讓這一幫軍中虎狼明白了大帥的想法,紛紛縮回了爪牙,這一幫人才得以幸存。
看著前面正不停接收各方信息,又下達各個指令的張經武,李獨霜才明白之前自己一番所謂的示威之舉,簡直可笑至極。
響鼓不用重錘,唯有鮮血方能使人升起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