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綏遠之戰五
深夜子時,一處營帳內,在山形燭臺的照耀下,李獨霜正坐在居中的主位上處理一些文書。
他將手中的那份仔細看了之后,皺著眉拿起旁邊的一只狼毫,在一個早已磨好的特異硯臺上飽蘸了藍色的墨汁,在文書上簽批自己的意見,然后放到一邊,繼續審閱下一個。
看上去,大部分都是類似于“可行”、“此言甚是”等贊同和認可的意見,另外還有小部分是“此言大謬,駁回!”或是“雖有道理,但屬于小節之道,應摒棄之!”等反對的意見。兩者各自歸類存放,待李獨霜批閱完以后,侍立一旁的朱蕓蕓接過文書,拿起案臺上的一方銀印,依次落印。
然后蓮步輕移,走到旁邊的一個梨花木制成的展架上,拿出兩個細長的木盒,分別將兩類已批閱的文書裝了進去,然后扣上口子,再沿著縫隙打上一圈熱膠封上。不一會兒,她以手觸之,感覺到熱膠干硬了之后便揚了揚手,招來兩名身著黑衣的矯健之士,將盒子分別遞了過去。兩人不敢怠慢,依著規矩,當著李獨霜的面驗看封口之后便將盒子纏裹在背上,然后躬身退了出去,待到營帳門口時方才旋身起縱,敏捷地消失在黑沉沉的夜幕之中。其中一人在騰起的一剎那,揚起的袍服下擺露出了一個黃澄澄的銅牌,恰好是正面,只見上面陰刻了“皇城司”三字。
在耗時兩個時辰,處理完堆疊數日的北境情報之后,李獨霜起身伸了一個懶腰,接過朱蕓蕓主動遞過來的一塊濕巾擦了擦臉,便抬腳往營帳外走去,邊走邊說道:“你可是皇城司親事官,等同于正八品,為何非要到我營帳里做這些書吏的活計?”
此時剛下過春雨,再加上往來逡巡的騎軍踐踏,地上滿是泥濘,李獨霜與朱蕓蕓借著營帳間的火把盡力避讓較大的泥坑,較為緩慢地行進在各個營帳隔出來的通道上。遠處轅門方向有一條“火龍”朝著金國綏遠城方向快速行去,隆隆作響。那是打著火把的一營騎軍,專程前去搦戰,若金軍遣騎軍出擊,則迅疾返回,若金軍不回應,他們便鼓噪一番,影響金軍的休息。如此循環往復,使得綏遠城值守的那部分士卒休息不得,以此達到疲軍的目的。
宋金兩國的大戰從來不會以某一次的局部失利就會產生結果,雙方你來我往,就像兩名對戰的高明劍客一樣,在使出決定性的那一擊之前,肯定要經過多次的試探和評估。
此時光線較為昏暗,李獨霜側頭過去只看到朱蕓蕓模糊的臉上好似笑了一下,只聽到她說道:“大人果真與宋頭不一樣,換作是他,肯定會直接把我轟出營帳,說什么家有糟糠之類的話。”
李獨霜剛想說自己獨身一人,沒什么可避諱的,話到嘴邊卻說不出口,因為他也想起了宋經業平日里的古板模樣,這與最后一次見他時矢志報國的昂揚氣魄判若兩人。
卻又真的是同一個人。
李獨霜腳步頓了一下,旋即又急步走去,身后的朱蕓蕓不急不緩地跟上,在黑暗中早已淚流滿面。
平日里埋天怨地,消極怠工,卻在一聲令下就親冒矢石,帶領屬下穿越戰場絞殺金國斥候的穆文棟;
最喜騙人錢財,美其名曰劫富濟貧,實質上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卻在數個時辰前喬裝金國信使,冒著極有可能被發現的風險潛入綏遠城,與潛伏的死間接頭去的樊谷。
這一切都只是因為李獨霜表態,愿意且有能力為宋經業復仇。
有人雖然死了,但仍然活著。
李獨霜沉默地行進了一刻鐘,終于來到一處有數名銳士把守的營帳面前,沖著守在門口的穆文棟點頭示意。后者看了一眼李獨霜身后眼睛有些紅腫的朱蕓蕓,眼珠立馬曖昧地轉了轉,在被李獨霜踹了一腳后乖乖地掀起簾子讓他進去。剛放下簾子,轉身過來又遭到朱蕓蕓的惱怒一拳,他終于相信自己恐怕錯怪了李大人。
營帳里僅有一人,仰面躺在地上,被麻繩捆綁著,渾身滲血,鼻青臉腫,顯然已經被折磨過。
李獨霜走到近前,蹲了下去,看著他身上雖然破碎,但依稀看得到皇城司“察子”獨有的服飾,靜心片刻后,用手將他的臉板過來,對著他輕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