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也曾少年時
大師也曾少年時。
這個標題有點意思。
在大師姜瓚傳聞去世后,各路學者就開始了對姜瓚的生平研究,推斷他的從小經歷,猜測他的留學心得,并且從他的作品分析他在不同階段的心境變化。
這其中當然少不了一些莫須有的傳聞,附會在姜瓚身上,有的過于神詭,有的則過分猜疑。
甚至有好事者,對元芝先生如此嚴肅刻板的人,都能添加一些自己幻想的粉色事件,還將當時有名的交際花小姐,跟姜瓚扯在一塊兒,說那位交際花是姜瓚的紅粉知己,鮮少人知道蹤跡的姜瓚,卻隔一段時間就會去見這位交際花。
類似傳聞,說得有模有樣。若是對真實歷史不了解的人,恐怕會信以為真。畢竟人們都喜歡這種充滿感官刺激的傳聞,真實反而干癟到讓人不喜。
姜錦對此,早就分外看不順眼。
現在有機會,她一定要澄清他外公的清白之身!
電視屏幕上,姜錦對著鏡頭侃侃而談,說起外公從小的經歷。
偶爾會插入一些音樂跟模糊畫面,是紀錄片找人拍攝還原當時的場景,旁白也是引用的姜錦親自講述。
她是演員,臺詞功底也是被影評人稱贊過一遍又一遍的,如今給紀錄片當旁白,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姜錦的娓娓道來,也還原了她外公——姜瓚的真正人生。
幼年出身豪門巨族,見識了人間富貴,卻在一場烈火烹油中,家族轟然倒塌,年紀小小的姜瓚失去依靠,跟隨長輩們漂泊,開始了跌宕不平的人生。
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時的姜家,還是給姜瓚提供了能去留學的機會,并且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回來重振家業。原本應該讀經濟學的姜瓚,卻偷偷跑去學了繪畫,師從當時赫赫有名的油畫大師。
……
電視前的紀應一拍大腿,作恍然大悟狀。
“原來真是那位的弟子!我就說,元芝先生的畫法帶著很濃重的派別味道……嗯?小桃?”他不滿地看著女兒。
現在不應該是好好聆聽元芝先生生平的時候嗎?又怎么能開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