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圓子
莫母用柳枝蘸鹽刷牙,她用鹽水涮口,再將鹽灑在手指頭上擦牙。
隋朝的刷牙工具多是用柳枝、竹骨,再配以鹽、草木清潔,雖然沒有現代舒適,但也能清潔牙齒,只是大多都大人用,像莫婤這種小兒是沒有的。
但用手實在不便,不用她心里又膈應的慌,想著搬了家,無論如何也要說服莫母給她整一套刷牙的物件。
洗漱完,母女倆一同坐到了的銅鍋旁。
莫母挑了點豬油,在鍋中化開,又舀了一勺酒釀,煸了煸,再加入清水。
待水沸后,撤了些火,一手拿著面團,一手扯下一小塊,在手心搓成圓滾滾的小劑子后丟入鍋中。
全部入鍋后又添了把火,待圓子全部浮上來后,莫母掰了塊紅糖,用勺子輕輕攪拌,紅糖漸漸融化,湯汁變成了琥珀色。
接著,莫婤還打了兩個蛋,沿著鍋邊緩緩倒入鍋中,待雞蛋熟后就起鍋了。
在冬日下雪的早晨,莫家母女倆,一人一碗熱騰騰的酒釀圓子。
舀起一勺,圓子在琥珀湯汁中滾動,一口能包住三四個軟糯的圓子,紅糖的甘甜與酒釀的微酸同時在口中化開,還伴著雞蛋的鮮香,如同秋日的一抹斜陽,溫暖而不燥烈。
半斤酒釀圓子,還帶著紅糖雞蛋的湯水,對莫婤母女倆還是太多了,莫母將剩下的都裝進了溫碗中,讓莫婤走時抱著,既可以保暖,一會餓了還能再吃。
溫碗,又稱“暖鍋子”,它設計的很巧妙,一般由兩層組成,中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在外層底部加入熱水或炭火余燼,可以長時間保持食物或飲品的溫度①,類似于現代的雙層保溫杯。
收拾完灶房最后一點東西,將要帶著的東西全部搬到了院門處。
一籮筐曬干的藥材香料,還有些是昨日連根挖出來的,帶著泥;一箱產具和藥包,每個藥包都掛好了種類。
雙麻袋中,密納衣裳與寢具;還有一箱從莫兄房中收拾出來的書卷。
莫母跟張媽媽打聽得知高府膳事豐贍,日有三餐,也可用火爐子在院中烹些小食,打打牙祭。
聞言,莫母思慮周詳,還是帶了火爐子,只是將家中囤積之粟、麥、黍稷等,悉數換成銀子,還去了趟油鋪,將麻籽都換成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