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行軍
朱小菘轉身問陳明遇,“陳卿,能否從南營調一些軍官過來協助北營?”
“皇上,沒有問題,我讓閻應貞帶些人過來吧。”
陳明遇己經看出皇帝非常看重鄭森,對這位南安伯之子寬厚有加,不惜親自栽培。
不過陳明遇和閻應元也看出鄭森是個有才干的人,畢竟二十歲的青年能獨領一營萬余人,在這種強行軍情況下,沒有出現大騷亂,己經超出絕大數人的能力了。
朱小菘鼓勵鄭森,“鄭森,其實你何不換個角度去想,可以將這次行軍當成一次軍事訓練嘛,
這個時候不怕這些將士們出錯,戰時出錯才是最可怕,當將領的應當在錯誤中找出原因,再想辦法加以改正去完善。”
鄭森得到朱小菘的鼓勵,己經調整好心態,“多謝皇上教誨,臣知道了。”
這時朱小菘提議,“對了,要不讓將士們唱歌緩解壓力吧。”
其實對于這次千里行軍,朱小菘同樣也是在學習中,他兩世為人也沒帶過兩萬人出行。
行軍是枯燥的,再加上每日強行軍,身心疲憊之下就會產生怨氣。
現在北營出現士氣不振的情況,得想辦法解決,軍隊提升士氣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戰前動員,鼓聲,號角,喊口號等等。
朱小菘想到了行軍提升士氣的方法,那就是軍歌。
中國的軍歌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現了,最有名的就是《秦風.無衣》和還有漢代劉邦創作的《大風歌》。
軍歌能夠把士兵的心綁到一起,一起大聲歌唱,展現團隊的磅礴士氣,鼓舞人心,緩解壓力,催發斗志。
聽到朱小菘說讓士兵唱歌,陳明遇馬上附和,“皇上,您這主意好,臣這就召集軍官,教大家唱戚帥的《凱歌》。”
第二天一早,由軍官組織讓全營士兵唱戚繼光創作的軍歌,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