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輿論戰
為什么古代的讀書人,明明只是一個窮書生,卻可以鄙視家財萬貫的商人;一個九品小文官,可以斜眼看一個軍方大佬,因為他們讀書人出身是圣人門徒。
這是因為封建社會輿論、政法合理性的最終解釋權,通通都在讀書人手里啊。
朱由崧有時甚至想過,自己牢牢抓住軍事,大殺特殺來清除內部,但是細細想來不行。
要是沒有那套讀書人的思想來治國,這個時代民智還沒開,要天下大亂。
到時候沒有制衡時軍隊,破壞力更加可怕,自己這一代可能玩好了,會害死下一代。
歷史上的王朝,文人篡國成功的幾率很小,謀朝篡位都是那些握著刀把子的武將。
文人想要篡國,難度比起武將要大得多,讀書人的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法統理念,不允許他們謀朝篡位,謀朝篡位就是自己反對自己的理念,這會遭到全天下人的抵制。
像是漢代霍光,他如此牛逼都不敢自己當皇帝。
唐未的五代十國,那是以兵強馬壯者為之天子的時代,華夏大地一百多年都處于局勢動蕩,沒有一個統一性的王朝,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那時代人命賤如草,普通人老慘了。
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黃巢在黃河邊,把五姓七望那幫讀書人,屠戮殆盡,終結了門閥貴族政治。
黃巢殺了五姓七望,又沒有找到可以代替讀書人的制度,整個權力全在軍隊武人手中就造成這種現象。
要是讓武人坐大,那朱由崧下一代就完犢子了。
他可不想學朱元璋,老了還要為子孫鋪路,到時候又要來場政治大清洗,對武勛功臣來場大殺特殺。
韓贊周和盧九德退了下去,按照朱由崧的要求,明天早上就要開始出第一版報紙。
報紙內容就是詳細宣揚這次衛輝之戰的經過,還有宣揚滿清在北方的種種惡行,讓百姓知道,滿清是多么的邪惡,衛輝之戰是多么的艱難偉大。
這時,陳明遇回來了。
“陛下,臣去找那個北來“太子”時,皇宮中已有太監早在數日前就接走了他,將他安頓在興善寺中。”
朱由崧大怒,“什么,誰敢這么大膽,未經朕的允許,一個太監竟敢私自接走那北來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