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天工院
“天工院就是格物院,格物致知嘛,朕打算把皇宮內的兵仗局,銀作局,針工局,內織染局,司苑局等八大局并入天工院,由宋卿來督辦,搜羅天下格物人才,成立農務司、兵工司、織造司………”
朱由崧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和宋應星講明白,其實就是根據天工開物成立一個科技研究院,然后研究出來的東西投入生產。
當然天工開物里面涉及太廣,不可能一下子什么都一起研究。
事有緩急,現在先把農作物、火器制造和紡織業搞起來。
第一個就是要想辦法讓大多數人有吃的,不餓死人,所以農作物很重要,比如高產量的番薯、土豆、玉米的培育和推廣。
然后就是火器制造,這牽涉到軍事技術的變革。
將來和滿清作戰,那是由南往北打,歷朝歷代由南往北的軍事行動,能北伐成功的很少。
北伐難于上青天,像諸葛亮和祖逖夠牛逼吧,都是被北伐搞死了。
南宋岳飛北伐差點成功,卻讓沒卵子的趙九妹坑死了,也算失敗了。
幾千年歷史,真正意義上北伐成功,由南方政權徹底掌控北方的僅有一例,那就是明朝太祖朱元璋。
所以朱元璋是真牛逼。
為什么北伐成功案例這么少,這和地域氣侯關系很大,北方糧食一年一熟,北伐補給線很長。
而北方政權南下卻沒有那么大補給壓力,南方農作物一年兩熟,南下作戰時可以搶征到足夠多的糧草。
還有兵員身體素質也有關,北方吃的面食蛋白質含量高,還有那些游牧民族都是吃肉的,所以北方人比南方人長得高大雄壯,在冷兵器時代,這非常重要。
將來和滿清作戰,只有發展先進的火器,才可以彌補自身不足。
至于織造司,那就牽涉到朱由崧的商業布局了。
明朝中后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海內外商貿市場的擴大,已然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