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鹽商跌倒,弘光吃飽
市面上有沒有那么多米不說,如果一下子在市面上投入1200萬兩白銀,肯定要通貨膨脹。
這個時期大多白銀都被那些鄉紳地主老爺們藏在了地窖里,市面上流通的白銀恐怕反而還沒藏起來的多。
但這抄家就是爽啊。
這樣搞下去,朱由崧怕自己得抄家抄上癮,這來錢太快了,難怪李自成在北京拷餉會收不住手。
因為這抄家豈止是爽,簡直就是爽歪歪啊!
你以為這就完了。
這可還沒完呢,那些鹽商還經營了糧食,瓷器、絲織類等等生意,這些自然是一并抄了。
田成報告的賬目里,共抄出米、面、高粱等各種糧食共計170萬石。
還有絲織品紗錦綾羅,綢錦絹布共計80多萬匹。
朱由崧直呼發財了。
現在是把實物先抄了出來,那些商鋪和園子太多,都還沒有詳細的記錄清楚。
這些該死的鹽商,朱由崧心里忍不住又暗暗罵了一句。
他們都是靠販賣鹽引起家的,賺得這么多銀子,又有多少是從鹽稅里面扣下來的呢。
按理說現在人口比明初200多年前多出幾倍,明朝的鹽稅卻沒有出現這么大的增長。
這合理嗎?
嚴重不合理。
對比宋朝,明朝的鹽稅可以說是大量的流失了。
是人就要吃鹽,人多了自然生產出的鹽就多了,但是鹽稅卻不見增長,全都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