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碭山大會戰
并且信中極力說明建奴出身東北,且身披棉甲作戰,極不耐炎熱。
如果有條件,讓五軍營最好能頂著太陽和建奴作戰。
李本深一眾將領正登上燕喜臺,這里是詩仙李白飲酒賦詩的地方。
傳聞李白的《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喜亭池》就是站在燕喜臺上寫的。
李本深一幫大老粗登上燕喜臺,當然不是來瞻仰和緬懷詩仙風采的。
他們登上燕喜臺是為了方便觀察地形,選擇大軍駐扎營地的。
最后選擇在蟠龍集,蟠龍集是有名的古鎮,素有“南金陵、北蟠龍”之說。
不過蟠龍集地處黃河古道,數次被洪水沖沒了,失去了往日風采。
黃河古道流經碭山數百年,碭山人們為防洪,在蟠龍集一帶修堤了許多堅固的堤壩。
五軍營將士接到軍令,開始熱火朝天的開始構筑工事。
天氣實在是炎熱,將士們個個從布兜里拿出酥梨解渴。
吃梨最能解渴,梨有很多的水分,且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所以梨在這炎熱天作用比水還管用。
口干舌燥的時候如果能夠吃一個梨馬上就可以改善。
五軍營行軍路上碰上的那個大梨園,幾乎一點都沒放過,每人摘了一大袋梨。
楊承祖這時大聲說道:“快讓兄弟們渴了先喝水,別吃梨了,把剩下的酥梨都留著。”
郭虎正咔嚓一聲咬了一口梨,“老楊,這熱死個人的天,梨不吃了,咱還留著呢?”
楊承祖解釋道:“正因為梨能生津止渴,解乏去燥,才留著和建奴作戰時吃。”
李本深等人覺得楊承祖說的好有道理,于是下令五軍營將士把剩余的梨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