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明末的科學家們
“宋卿,那就多做試驗,不怕失敗,誰能提煉出彈簧鋼,朕不吝重賞。”
“是,陛下。”宋應星鄭重應了,他看得出皇帝陛下很注重燧發槍。
朱由崧又說道:“朕認為,天工院應該制定一個相應的獎賞制度出來。”
宋應星點點頭,“陛下所言極是。”
朱由崧看著手中的燧發槍,說道,“如若誰能攻克這個彈簧鋼的技術難關,朕賞銀一千兩,官升三級,并記載入傳。”
這不但是結予物質獎勵,名利也不能少。
朱由崧相信以現在大明的冶煉技術,應該是可以短時間生產出彈簧鋼的,只是沒人去努力推動。
大明的冶煉技術,從洪武時期就已規模化、量產化,并且可以做到生熟鐵連續生產的地步。
把煉鐵爐與炒鐵爐串聯在一起,煉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用柳木棍攪拌,使生鐵液中的碳氧化,從而煉成熟鐵。
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水平,已初具組合規模化,不但提高生產效率,還能節約耗能。
但是彈簧鋼應該屬于合金類,要熔煉合金的前提,是讓鋼完全液態化。
把鋼融化并持續保持一定時間段液態化,才能自由且精確地控制操作其中的碳與其他元素的比例。
百鍛鋼、灌鋼,甚至熟鐵滲碳鋼,這些都還不能做到精確的調控。
明朝時期鋼鐵冶煉已經是世界最尖端水平,只是差那么臨門一腳,就可以掌握融煉合金技術。
這個時代融化鋼水得用坩堝,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已有用坩堝冶煉了,不過稱之為方爐。
明朝的方爐溫度大概只有1200至1300度,只能是用來煉鐵,方爐可融化鐵,但是卻沒有讓鋼鐵持續液態化。
最后朱由崧這個只會點理論的二把刀,讓宋應星把那些冶煉工匠叫來,和他們講解了一下坩堝煉合金鋼的一些基本知識。
主要是選用坩堝技術方面,也不知道那幾個冶煉工匠有沒有聽懂,一個個皺眉苦思,朱由崧讓他們回去慢慢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