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線索
明州自古就是東南沿海外貿海港,在聞名中外的海上絲綢之路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明州港作為外貿港經過唐代長期發展、積淀后,在宋代達到鼎盛時期。
明朝初期,明州港設有市舶司,后來頒布禁海后,市舶司也就廢除了。
朝廷雖然頒布了禁海令,但是巨大的海貿利潤,讓無數商人不顧禁令,偷偷出海走私商貿,賺取了豐厚的財富。
到了明末后期,朝廷沒有實力強大的水師,禁海令其實已是形同虛設。
江南許多鄉紳大戶,明里暗里都已加入到海貿產業鏈中,無數紡織工坊建立在沿海,江南田地種滿了桑樹。
朝廷也知道江南海貿商人走私獲利豐厚,幾任皇帝都想過征收商稅,但是往往都會遭到朝廷官員的極力反對。
因為江南的商貿產業,早已形成了一道地方官商,至朝堂高官相結合的堅固利益鏈。
朱由崧頒布開海令,設置市舶司,自然損害了南方鄉紳大族的利益。
因為對他們來說,你朝廷開海我們一樣出海經商,禁海我們也照樣可以出海經商好不好,憑什么突然就要我們多交一份稅。
朱由崧接到明州鬧倭亂,又有朝臣上奏反對開海,還有國子監士子鬧事,就知道明州倭亂大有問題。
他快速派出兩支騎兵和錦衣衛,一是維穩地方,二是調查倭亂的具體細節。
郭虎和陳明遇率軍到了明州后,倭盜鬼影子都沒見到。
陳明遇開始調查倭亂的始末,先從倭盜最先登陸的上虞縣查起。
陳明遇的辦案能力那是相當出色,他很快就發現了倭盜進城的一處疑點。
上虞縣有座最豪華的酒樓,叫明沁樓。
根據當日倭盜入城劫掠的情況,這座酒樓地處倭盜必經之路,卻沒有受到半點損失。
倭盜什么習性陳明遇會不清楚嗎,那么大一座明晃晃的豪華酒樓,倭盜不去光顧,他可不認為明沁樓會是因為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