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技工學院
當前大明的總體制造水平并不比西方歐洲差。
原時空因為滿清的摧殘,缺乏系統性的理論研究,一些科技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
而西方卻通過不斷的實踐,加以理論系統性的整理,很快趕超。
所以大明必須改變,當前大多數工匠連學習文字的機會都沒有,學習系統性理論就更別提了。
一些文字記錄的生產制造工藝,雖然有配方和制造過程,但是數據往往就太過籠統。
將來的制造工藝是要朝著更加精細化發展的,這樣就已經不行了。
還有就是技術推廣方面也不行,那種師傅口口相傳的技術傳承,沒有詳細的文字記錄。
而且制造技藝是工匠賴以生存的根本,教徒弟有非常嚴苛的規矩。
在古代,要學習知識和一套技術是相當有難度的。
不像后世,孩子們送去學校,老師打不得罵不得,在廠子里學技術,嫌苦嫌臟,師傅說兩句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后世的這種學習態度要是放到古代,怕是都要被餓死。
在古代學習手藝,徒弟被師傅壓榨勞動力是正常現象,而且師傅虐待徒弟也是非常普遍。
而且工匠技藝帶有家族式傳承特點,像那種傳男不傳女的技藝,就是以防女兒出嫁把自家技術帶走。
還有師傅教徒弟,往往會有留一手,只有臨死前才會把關鍵核心技術說出來,以防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現象。
有的時候師傅教徒弟,如果師傅突然間涼了,那技藝就傳沒了,沒有得到推廣運用。
這種現象就造成了,古代先進的技術非但沒有發揚光大,很多反而缺少關鍵性的步驟,最后失傳了。
還有很多匠人別說理論知識了,大多數人連字都不認得,這樣一來就很有局限性,而且又缺乏創新。
朱由崧覺得這種技藝學習方法、和推廣方式怎么行,得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