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無錫
無錫位于太湖之濱,運河之畔,如明珠般璀璨,熠熠生姿。
從宋朝時期,無錫就已經是著名的產糧和米糧集散之地。
無錫西北面的芙蓉湖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田。
到了明朝時期,擁有了先進農作方式,加上精耕細作,促進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
無錫號稱“春豆夏麥,秋收禾稻,終年之歲,畝得三石?!?br/>
這個產量在沒有化肥和嫁接種苗的時代,已經非常高了,北方的麥子一畝年產也就一石多點。
無錫的地理位置水運交通發達,加上他的自然環境,讓其成為南供民食、北輸漕糧的大米市,無錫一年糧食的吞吐量高達五六百萬石之多。
無錫不但是天下聞名的米市,還有“布碼頭”,“絲碼頭”,“錢碼頭”等一系列的稱號。
無錫的米,和蘇杭的棉、淮揚的鹽、浮梁的瓷、溫州的漆齊驅并駕,冠絕天下。
無錫縣北塘三里橋段,是天下聞名的米市,僅這一條街上就有大大小小百余家糧行,常常都是人來客往,好不興旺。
米市和水運帶動其他的產業,運河上船來船往,沿江許多利用水碓的碾米廠,整日運轉不僦。
無錫的繁榮造就了一大批名門望族、富商豪紳。
無錫的華府、錢家、顧氏、鄒氏,邵氏、嵇氏、安家等等,在整個大明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華府一門三世三進士,“唐伯虎三笑姻緣,華太師一夜改龍亭”,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鄒氏一門八世八進士,且有狀元、探花、傳臚的累世鼎甲。
安家在嘉靖時期也是一門三進士,后來的安希范是東林八君子之一,在江南文人群體中很有地位。
嚴世藩曾經點評大明十七位首富,而無錫的安家、華府和皺家都在里面,這些家族在嘉靖時期資產都是超過數百萬兩的身家。
大明正德年間,無錫顧氏三兄弟皆進士,后來的顧憲成、顧允成兄弟,因修建東林書院,并成為東林黨領袖人物而流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