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爪牙(3)
李宏勛抖了抖手里的黃冊和魚鱗冊,說道:“都堂大人,那個常州知府宗灝,拿這些混亂的黃冊和魚鱗冊給我們,下官覺得這已經不是忽悠人,分明是在有意挑釁您?”
阮大鋮嗤笑一聲,“他這樣做,可并不是打算挑釁本部堂,更多的只是一種試探。”阮大鋮指了指李宏勛手里的黃冊,
“你也看到了,這些黃冊都還是天啟時期的呢?咱大明的黃冊檔案管理制度,早在嘉靖時期就有人發現對不上號,但誰又能管得了,誰敢管,早就已經是一筆爛賬了。”
“試探?”李宏勛沉吟了一會,就明白了阮大鋮的意思。
大明地方官府吏治不清,對于黃冊的人口管理制度、和魚鱗冊的土地管理,已經非常混亂了。
稅賦只要湊夠以前的數額,沒人去管那些錢是從誰的手里搜刮出來的。
很多土地都被士紳吞并了,他們有免稅役特權,那些稅額自然都攤派到了普通百姓身上,這已經形成了一種通病。
就好比如大明初期,一個縣有20萬畝田要承擔朝廷1萬兩的稅賦,但是明朝中后期時,這些田大半都被有免稅特權的士紳占了,剩下的小部分田卻還要承擔那1萬兩的稅賦。
這就造成了明朝中后期時,普通百姓的稅賦越來越重,不得不把田地投獻給有功名的讀書人,加劇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如果去處理,地方上盡是扯皮,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得罪人,沒誰愿意去處理。
大明后期的朝廷中央,根本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統一核實。
也就張居正主政時期,大概的理清了一遍,但那也只是以北方為主,這江南誰動得了。
南京玄武湖中心小島上的黃冊庫,是保存全國戶籍、賦役檔案和土地的地方。
但因為官吏舞弊,對檔案管理不善,大量檔案被有意無意的火災焚毀或變賣、毀棄或霉爛、散失。
既然大明上下大家都一起這么爛,就不好定某一個地方官的大罪,要不然天下所有官員都得被擼完。
地方官在政績上有一項“恪勤匪懈”的考核,但這一點不佳,也就只能不痛不癢,無關緊要,因為后面幾位大明皇帝只認錢到位就行,最后變成現在這個積重難返的地步。
黃冊和人口稅賦掛鉤,因為管理制度的混亂,造成朝廷稅賦不穩。
然后大明皇帝發現收不上來稅,派遣了文官欽差大臣下去只會忽悠人,所以就不得不派自己的信任太監下去地方征繳稅賦,結果搞得天憤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