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被阮大鋮最后這兩句說得心頭一緊,眼神火熱。 阮都堂說得很有道理,現在大明朝中官員缺額嚴重,借這次清查田畝的機會,不正是他們發揮的時候嗎。 既然黃冊和魚鱗冊混亂,那他們就親自去查,用數據實打實的說話,站的住腳。 大明黃冊每十年一造,朝廷撥下經費,要求用上等的紙制作黃冊表格,各地縣衙把黃冊表格分發到下面的里甲保長手里。 待按要求和規格把百姓戶口信息填好在黃冊表格上后,再由縣衙開始做統計收集工作。 經過縣衙官員把戶口人數,人戶田地進行核對,核對好后交給州府衙門,州府上交給朝廷戶部。 黃冊事關而且按年代和全國區域劃分歸類入庫。 但是大明自嘉靖時期開始,各地黃冊就開始變異了。 各地官府貪污黃冊經費,把制作黃冊的上等紙張,改成劣等的紙, 黃冊在送入黃冊庫不久,便會被蟲蛀得一干二凈,最后無檔可查。 因為天災人禍,混亂不斷,地方吏治嚴重擺爛,黃冊已經嚴重阻礙了戶籍管理制度。 現在他們動手,拉攏分化當地士紳,實打實的清查土地,制定戶籍修復黃冊,這就是經得起考驗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