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組合拳(3)
改革就得爭取大部分人,打擊小部分人。
朱由崧要爭取的對象,就是江南一群躺平了的讀書人。
明朝鼓勵學習,尤其喜歡修學校,所以文風鼎盛。
人們相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求學熱情空前高漲。
童生們擁擠在同一條路上,走向同一個目標,就是做朝廷的大官。
結果導致人才出現了膨脹,出了大批的秀才和舉人,造成了一種現象,明末的讀書人比之前面的任何朝代都要卷。
明朝前期只要考中了秀才功名,就已是人人羨慕了。
秀才不用干農活,又沒有傜役,所以長得白,大姑娘都喜歡白面書生。
如果是廩生的話,還能從公家領吃的喝的。
明朝前期的秀才一般都是過得比大多數人要好,中了舉人就可當官。
但是到了明末開始,大家死命的卷,大批的讀書人就不值錢了。
朝廷的官員一個蘿卜一個坑,很多舉人都沒有官當。
要是秀才家里祖上沒有田產,已經很少有投獻免稅的機會了,因為地方上的資源都讓世家大族的讀書人占去了。
有部分讀書人投靠官府、鄉紳、商賈的,也有人老老實實做事,還有人變為無賴,攬訟滋事,魚肉鄉民。
還有書生靠寫話本小說掙錢,大家都愛看擦邊文,所以明末時期出了大量的涉黃話本小說,還帶插圖的那種。
但也有很多書生沒有投靠、依附的機會,自己謀生能力又差,生活上也沒多大進步。
這個時代生產力有限,讀書是很費錢的,全家供一個人讀書,所以明末出身寒門的讀書人也是很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