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更因為他們曾經目睹諸多的顯貴之人,在爾虞我詐中失敗淪為窮人,于是更加懼怕貧窮。 因此他們不遺余力的壓榨窮人,聚斂財富,以求將這種發達保持永久,福蔭子孫。 在他們眼中,所謂的天下,不過是他們鼻子尖上,那一點點的金錢和地位。 從而上行而下效。 窮者見達者,做成如此不光彩的榜樣。 為求發達,就會另辟蹊徑。 于是農棄其耕田而不做,或進城流浪,或落草為寇。 工棄其器而不用,或聚賭成癮,或狂飲作樂。 商棄其貿易而不做,或巴結權貴,或放貸漁利。 學棄功課而不專,或投機取巧,或攀龍附龍。 盡管文人們口口聲聲地說著那一套圣賢道德,不過修煉成了一個偽君子而已。 其實,圣人古訓本來無錯,只是大明當今讀書人是否應該捫心自問一下。 窮時,他們心憂天下了嗎? 而那些達的達者,是否應該修繕自心,誠所謂,已不正焉能正人。 所以,改制革新的路還很長。 ~~~ 陳明遇陛見后,抓捕的那批不法官員,意味著很多都可以定罪了,接下來又是要一陣人頭滾滾。 南直隸這一陣子,各地方的巡檢司,基本都換上了神機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