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論新政
而那些投降的文人,因為幫勝利者編故事寫史書,順便洗白自己,反而知名度很高。
這時魏禧又高聲說道,“聽聞陛下設立新的太學,為朝廷栽培官吏,開年就會招生,在下準備報名。”
一名衣著華麗的儒生搖頭晃腦的說道,“新學招收士人入學,只是為朝廷培養(yǎng)地方吏員,我等寒窗苦讀,豈能屈尊于一吏胥,唯有科舉取士才是正途。”
“這位兄臺此言差矣,怕是還沒有揣摩明白朝廷的新政吧。”魏禧笑道,
“朝廷已經(jīng)準備將地方吏員納入官職,如今經(jīng)過專門的栽培,通法入吏,且地方吏員也還是可參加科舉入試的。”
那名衣著華麗的儒生一臉不屑,“吏胥終究是上不得臺面,怎能讓他們?nèi)绱穗S便就參加科舉應試。”
魏禧輕輕的搖搖頭,不再說話,似乎懶得與那衣著華麗的士子爭辯。
地方吏胥在洪武初期,本是有直接參加科舉應試資格的,但是一幫清流士人視吏胥為異途濁流,強烈反對,禁止了吏胥參加科舉的資格。
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首開科舉,其關(guān)于吏員的禁令是“有過罷閑人吏,不得應試。”
隨后太祖朱元璋以天下初定,急需能官干吏為由,令各行省連試三年。
到了洪武四年七月,又全面禁止吏員入試科舉,嚴令“唯吏胥心術(shù)已壞,不許應試。”
但是僅過兩年,太祖朱元璋對科舉選拔的人才不甚滿意,于是六年二月下令暫停科舉。
如今弘光皇帝準備重新恢復吏胥的科舉資格,無疑是觸動了天下生員、儒生的利益。
魏禧徑自坐下沒多久,一名體態(tài)微胖的男子站起身,向四周拱了拱手,說道,
“在下無錫錢重,拋磚引玉,說說這朝廷新政的好處吧。”
“這新政,無疑是富人多繳稅課,讓國庫更加充盈。”
“這樣一來,我朝軍隊的糧餉自然有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