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論新政(2)
要不是匈奴先被西漢的漢武帝打殘過一次,東漢時期又出現分裂,東漢能不能有190年國祚都還是個問題。
因為財政問題,東漢后面的皇帝為了維持朝廷運轉,不得不賣官鬻爵。
結果自然被人罵慘了,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直接點了漢桓帝劉志的名。
東漢因為朝廷沒錢,無法保持需耗費大量金錢的常備部隊,一有戰事就讓將領自己臨時征募勇士。
長此以往,東漢將領們豢養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士兵,也就是部曲,部曲只聽命于將軍,不接受朝廷的命令。
可以說東漢自光武帝劉秀開始,對土地豪強和奴隸制的放任,為軍閥的出現奠定了制度基礎,促成了地方經濟割據勢力。
最后造成了東漢末期的軍閥割據和三國亂局,劉秀的后人出現那么多短命小皇帝,和他初時就埋下的這些伏筆有關。
朱由崧聽出冒辟疆的話語里,似乎并不反對推行新政,這讓他感覺頗為意外。
冒辟疆是蒙古人,他是蒙元忽必烈的直系后裔,大明官宦世家,社會地位相當顯赫,是真正的貴族。
按理說,推行新政,朝廷對田多者收重稅,這對冒辟疆這種貴族是不利的。
心中好奇的朱由崧探出頭來,問道,“冒公子,那你認為要如何方能改制成功?”
冒辟疆抬頭看向閣樓窗臺,見一中年男子氣宇軒昂,不似普通人。
冒辟疆不敢怠慢,拱手一禮,說道,
“我大明積癆已久,如今想要改制成功,怕是難上加難,除非用猛藥,如秦皇開世,漢武定朝那般的手段方能奏效。”
“嗯!”
冒辟疆的這個觀點讓朱由崧更加驚訝了。
這個時代的文人,大多數對秦皇漢武的評價可不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