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廣東三十六行
“顧元鏡和楊國威?”朱由崧心中一愣。
這兩個家伙要是不跳出來阻攔朝廷設市泊司收稅,朱由崧都可能把他們忘了。
但現(xiàn)在看來,他們要作死啊。
這兩個家伙在正史上可不是啥好人,都聯(lián)合朱明宗室搗亂。
楊國威聯(lián)合靖江王造反,被丁魁楚弄死了。
而顧元鏡先和蘇觀生一起,在廣州弄了個邵武政權出來,見清兵來了,就直接開門降清。
“你擬一份詳細彈劾奏疏上來。”朱由崧說道,“朕令都察院和錦衣衛(wèi)去查,若情況屬實,他們膽敢阻攔朝廷收海貿稅賦,朕絕不姑息。”
“陛下,臣雖整肅了市泊司,但廣東三十六行實在是錯綜復雜,就怕逼急了當?shù)睾郎蹋鸷鍋y,造成稅賦損失啊。”
廣東三十六行,是朱棣專門設立對外朝貢貿易的重要機構。
其實廣東三十六行就是清代十三洋行的前身,只是有關三十六行的歷史被人刻意抹殺。
大明生產的茶葉、絲綢、瓷器、藝術品、生活用品,可以銷售到海外地區(qū)。
海外的藥材、良種等物品也可以通過這個機構進入大明版圖。
永樂時期,海貿幾乎都是由皇帝控制的,廣東三十六行為朱棣提供了重要的財政收入,朱棣有財力五征蒙古,海貿貢獻不小。
后來南方大臣眼紅海貿利潤,大肆宣揚朱棣搞朝貢,是在虧本,把后面的皇帝忽悠的直接禁海。
到了隆慶時期,又實行過開海政策,開放了海禁。
隆慶開海允許商人出洋,外商入廣州,貢舶與市舶互動,在市舶司下設有官方牙行,與民貿易。
清末非常有名的廣東十三洋行,正是以明代的三十六行為原基礎發(fā)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