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出兵漢中(2)
“對了。”朱由崧接著又說道,“讓李定國注意開戰的方式,我朝畢竟和建奴簽了停戰協議,最好別壞了率先撕毀條約的名聲,這樣影響不好。”
張國維應道,“陛下,臣知道了。”
“李定國率兵入漢中,四川和湖廣各司應盡力給予后勤支持,就是對峙打成消耗戰,也要讓我軍在漢中站穩腳跟,絕不能讓建奴占了便宜。”
劍閣雄關掌握在明軍手里,在漢中和清軍拼消耗戰,明軍是占優勢的。
清軍從陜西關中到漢中的幾條后勤補給線,比起明軍從四川金牛道入漢中的補給線相對要難一些。
明軍入漢中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從四川走金牛道,還有一條可從湖廣行省的勛陽府翻越群山,進入安康盆地,但這條道翻山越嶺很難走。
清軍的后勤補給線主要有四條道路,分別是褒斜道、子午道和,儻駱道,陳倉道,但是比起可直達四川成都府的金牛道卻更加艱險。
正因川入漢中易,漢中入川難,當初阿濟格聽說漢中賀珍叛亂,才急哄哄的從四川退兵。
張國維這時提議道,“陛下,臣以為,若想盡快拿下漢中,何不采取兵分二路之策,可謂是奇正并用。”
朱由崧點點頭,“張卿莫非有良策?”
張國維說道,“回稟陛下,臣以為,可由朝廷特派一位能臣前往湖廣,率一路奇兵從勛陽府出兵,快速占據安康盆地,直抵漢中東側門戶。”
聽到張國維的建議,朱由崧沉吟起來,從襄陽漢水逆流而上就是勛陽府,再翻越群山,就是安康盆地,安康盆地之西,便是漢中了。
若是在安康盆地有一支明軍,的確能起到牽制清軍兵力的作用。
朱由崧瞇了瞇眼,問道,“以張卿之見,朝中誰可擔當此任?”
“臣舉薦高斗樞為湖廣經略使,總攬湖廣兵事。”
“高斗樞?”朱由崧一陣沉默,如今大明軍中的高層文官,朱大典是浙江人,張國維也是浙江人,這個高斗樞同樣是浙江人。
通過錦衣衛的密奏分析,朱由崧知道軍中出現了派系。
前面幾場打贏清軍的戰爭,都是以三大御營為首的帝皇派為主力,朱由崧讓李定國取漢中,是有心給這位歷史名將刷經驗戰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