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漢中之戰(3)
像絲綢和陶瓷,只是少數富人階層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普通民眾根本就用不起。
對于絕大數西北地區和草原平民來說,只有一口鐵鍋才是他們真正的寶貝。
不要小看一口鐵鍋,它在中國古代的諸多貿易物資之中,一直都是處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和影響力最高的,鐵鍋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中原歷代王朝對外技術和貿易的封鎖下,蒙古、西北地區、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在他們的眼中,鐵鍋的鑄造技術比起打造武器盔甲都要難得多。
佛山生產的“廣鍋”名聲極大,通過海貿遠銷日本、波斯、歐洲等地的數量非常大。
菘藩茶馬市集重新建立,是互利互贏的買賣,且有利于增進雙方的文化交流。
李定國和文安之代表大明朝廷,給出的各種的優撫條件和態度,贏得了四川西北諸多土司部落的信任和感激。
各族土司首領也做出了積極回應,把族中優秀子弟送往南京學院讀書,向大明朝廷表示效忠。
又從族中湊出近3000多成年男子組成騎兵,聽從保寧總兵李定國的調遣。
這些川北羌族騎兵戰士,他們的祖先大多都是來自漢中略陽,其中艾林和龍州土司,從大明洪武、永樂時期先后遷往四川石泉。
正因為略陽縣是他們的祖地,所以才熟悉走馬嶺山中的古道。
弘光四年二月十二日,李定國率領4000人馬突襲略陽縣,幾乎沒有遇到太大的抵抗力就輕松控制了略陽全縣。
在略陽?充完物資后,只經過一天短暫的休整,就再次突襲沔縣,占領諸葛武侯鎮、張魯城、雞公山等主要軍事據點。
如此一來,古陽平關一帶幾乎完全掌握在明軍手中。
漢中陽平關共有兩處,一處是沔縣的古陽平關,另一處陽平關在寧羌州。
古陽平關為三國時期張魯所建,后來諸葛亮北伐曹魏在此屯兵長達八年之久,把古陽平關營造一個進可以攻,退利于守的軍事重鎮。
寧羌州的陽平關是后人們開辟了連接陳倉道和金牛道的陳平道后才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