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預期
俞興在期待中度過了兩天時間,時刻在關注和思考分眾的股價變化。
然而,分眾的股價盡管在15美元左右波動,但似乎并不是受過山峰的影響,仍舊是因為整體經濟環境和市場變化。
整個2008年,分眾的股價就一直在跌,它2007年11月巔峰股價為65.1美元,市值接近80億美元,而本就緩慢下行的股價在金融危機之后跌到了20美元,市值只剩下20多億美元。
進入今年一月份,分眾股價沒有守住關卡,已經進入15+美元的區間,市值也從20億美元的大關跌落。
如此的跌幅,香江不知名調研公司與些許媒體的利空似乎讓它虱子多了不癢,壓根沒什么反應,明面上也沒有官方的回應。
“小英,看分眾這么跌,我懷疑就算我們不做空,我們直接買PUT也能盈利啊……”俞興在和劉琬英的通話中有些無奈。
“你要和一個在金融市場虧了很多錢的人談操作嗎?”劉琬英詢問俞老板的意見。
俞興好笑道:“不要看低自己,都賴市場,不怪你。”
劉琬英也難得的憂慮道:“按理說,我們詳細版的調研報告出爐,美利堅的代理律師去聯系SEC,分眾的股價就必然下跌,但我現在有點擔心分眾的股價已經跌的太狠,反而拿不到多少利潤了。”
俞興斬釘截鐵的說道:“不可能!”
劉琬英問道:“你有什么高見?之前發你的計算公式都研究明白了?”
“沒研究明白,但我從邏輯上能看出來,分眾還有十多億美元的市值,如果出現財務造假的問題,怎么可能不受影響?”俞興表達信心,“你是關心則亂,就算SEC年前沒動靜,年后早晚也會動的。”
劉琬英沉默一會,幽幽的嘆道:“也是,道理是這樣的,但要是SEC不動,我這個年就得過得忐忑了,PUT買到了3月20,時間怎么算都是充裕的。”
PUT是看跌期權,屬于做空盈利的常用手段,性質是一種權利。
也就是,一旦買入就擁有了在一定時間里按照約定價格和數量賣出某種股票的權利。
就像分眾的PUT,劉琬英從券商手里買入PUT,約定在3月20日到期,行權價格是12.5美元,付出的期權金是2.5美元/股。
這就意味著不管分眾股價跌到多少,她都可以用12.5美元的價格賣出股票。
如果過山峰的動作生效,分眾股價驟然驟然跌到5美元,整個流程就是劉琬英從納斯達克流通市場上買入5美元的股票,仍舊在券商這里以12.5美元的價格賣出,一股盈利7.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