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儒,教導
郝韻扭頭抬手,打量了一下自己,沒發現什么變化,疑惑的問道:“師父,什么樣子?”
“人本來的樣子。”
見郝韻沒懂,蘇如虎笑呵呵的沏了一壺茶,坐在樹墩子做的茶臺邊開始講課。
“人之初,性本善。可成長環境不同,個人心性、際遇不同,造就了千奇百怪的人性。”
“比如你,出生富貴,錦衣玉食,出入有丫鬟,往來皆是富家子弟。突然有一天你出門在外,有個渾身臟兮兮的乞丐找你要錢,你會怎么辦?”
郝韻想也沒想道:“當然是讓丫鬟給他點銅錢打發掉了。”
“那如果是你熟識的富家朋友找你要錢,你又會怎么辦?是給錢,不是借。”
郝韻想了想:“看情況吧,我會問問她要錢干嘛,我有足夠的錢或者覺得可以借的話,我會給的。”
“那如果哪個渾身臟兮兮的乞丐就是你那破產的富家朋友,你又會怎么辦?”
郝韻有些噎住,皺眉想了片刻,點點頭肯定道:“我會直接給她我身上所有的錢幫助她。”
蘇如虎點點頭開始點評:“陌生人找你,你會按照你們富家子弟的慣例做事。當這個人變成熟人,你會照顧到友情幫忙。當這個熟人落難了來找你,你會慷慨解囊。”
“說明你的成長環境安全,足以讓你放松戒備,向人們展現出最大的善意。”
“同樣的問題,把你換成一個家里不受待見的庶出小輩,一個月的例錢剛夠飽腹,都不夠買件新衣服,平日里受盡了冷言冷語,你又會做何選擇?”
“嗯……”郝韻努力想象了一下那樣的場景,很久才有些猶豫道:“可能,陌生乞丐的話就不給了吧?朋友有難還是會盡量幫助。”
“還是那個問題,再換成一個兇狠殘暴、無惡不作的壞人,又會做什么選擇?”
“啊?”郝韻傻眼了,光是想想都打了個寒顫,壞人肯定會欺負弱者的。
蘇如虎笑了笑:“是不是每一個結果都不一樣?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思考方式、處理方式都會有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
“你在這里呆了一個月,應該也看到了很多吧?仔細想想?”
“剛來第三天,你去買菜回來的路上,是不是有一種有人在窺探你的感覺?那是幫派小混混在盯梢陌生人,看是否惹得起。”
“第五天,我帶你去隔壁街買衣服的時候,有兩個江湖人士在街上大打出手,誤傷百姓七人,書院的弟子路過阻止,趕走江湖人士,然后對傷者言語安撫了兩句,卻并未給治療費或者直接給予治療。你有沒有留意到在書院弟子走后老百姓的抱怨?”
“受傷的人自己都自嘆倒霉,卻無力復仇,也沒有報復的意思。為什么?因為他們惹不起江湖人士,更惹不起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那些書院弟子。”
“假如受傷的是書院弟子,情況肯定就不一樣了,但受傷的只是老百姓。”
“不能說書院弟子有錯,他們阻止了更大規模的死傷源頭,做到了他們作為這片土地主人該做的事情,維護治安和穩定。”
“但他們并未將這片土地的普通人放在他們眼里同等對待。因為在他們眼里,他們是高人一等的修仙者,這些普通人太弱了,和這個世界上的花草樹木一樣,在他們的地盤上,歸他們所有,有存在價值,但不值得他們多看一眼。”
“第八天……”
“所以我帶你在這里住上一個月,對修行者來說,這個行為叫做紅塵歷練,目的就是讓你張開眼看看這個世界,增長見識。看看你自己,看看其他人,認清自己,認識世界運行的規律,看看每個階層、每個個體的行為舉止和思考方式,學習好的強大自己,規避壞的避免引來惡果,正確對待和處理將來你遇到的每一件事。”
“當你見識足夠,認知足夠,也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和對待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你就不會有措手不及之感,不會有驚慌畏懼退縮之心,很平常的一步步按照你的預想來解決問題,處變不驚。孟子曰:仁是人的心,義是人的路,這就叫平常心。”
“在你修行之后,你所處環境將與你之前在家里完全不同,接觸的人也完全不同,遇到的事情也完全不同。很多人在得到新的力量后會產生迷惘,也有人從弱者成為強者之后變得猖狂,但你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你的路就不會走歪,這一個月就沒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