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不提觀看視頻的人們是何反應,天空上的天幕上畫面變換,伴隨著清越的樂曲,視頻繼續。
同時,來自天空的解說繼續響徹在眾人耳邊。
【漢武帝劉徹十七歲登基,正是意氣風發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但,各方面的掣肘打破了他的希望,分析局勢之后,劉徹決定隱忍,同時暗中培養自己的心腹等待時機。】
【歲月如梭,星動月移,轉眼六年過去,劉徹的祖母竇太后逝世,而劉徹的羽翼也豐滿了,他開始了奪權。】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之后,劉徹開始或明或暗將竇氏在朝堂的勢力清除,換上自己的心腹,經過一系列鐵血手段,劉徹掌握了朝政大權。】
【徹底掌權之后,劉徹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只要是有才能,他不管身份地位,都會重用,他的這種用人方法讓朝堂注入了活力,國家因此更加繁榮。】
【為了解決藩王的威脅,劉徹采用了推恩令,此令規定王侯死后,除了其嫡長子之外,其余子嗣還可以獲得一塊土地,不過,以后這些土地他們只能有收稅的權力。】
【推恩令實行,再加上左官律和附益法,讓各地諸侯王權勢、封地日益縮小,徹底解決了自漢朝開國留下的藩王隱患。】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培養人才,實行察舉制為國家輸送人才,鼓勵農業生產,重視百姓,獲得百姓擁戴,劉徹進一步解除國內各種隱患,漢朝在他手上更進一步。】
【消除內部隱患之后,劉徹將目光投向對外方向,作為漢朝的最大敵人,劉徹打算首先將其重創或者消滅,改變漢朝面對匈奴一貫被動防御的消極局面。
面對匈奴,劉徹認為不能再繼續以漢家女子和親,他豪情壯志地發出了一句時代強音:
寇可往,我亦可往,朕要告訴匈奴,從現在開始,攻守之勢異也!】
————
春秋時期。
“好,好一個寇可往,我亦可往!”
魁梧的孔子不由得拍手贊嘆,眼里流露出豪情。
“這位漢武帝不愧是能被評為千古一帝的人,他說的此話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