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撤離
蔣為民看著兒女復雜的面色,知道他們在擔心什么。
“你們放心,雖然這幾年沒有檢修過,但這車也沒有出過什么岔子,我上個月還開著車去河邊逛了一圈兒呢,沒什么問題。再說,咱們即使撤離,也不過是撤離到崗上,就這幾里地,出不了什么事兒的?!?br/>
其他人雖然有點擔心,但也沒有什么其他的辦法,畢竟家里也沒有其他能用的車了,只能希望著“老伙計”半路別掉鏈子。
知道了村里的決策,蔣家一家也忙了起來。畢竟家里的東西不少,撤離的時候要帶哪些還需要仔細甄別和思量。
衣服鞋襪,雨衣膠鞋,還有最重要的食物和水,這些都需要提前準備好,等蔣東把那輛破舊的大巴車開到家門前,其他人就開始把準備好的東西往車上搬。
蔣家的這輛大巴車內部空間本身就不小,載客人數能達到三十八人,車長約9米,寬度兩米半,高度也有三米三。
蔣為民之前把里面的座椅幾乎全都卸下來賣了廢品,除了大巴最后面的四個座位以外,就剩下了前面駕駛座旁邊和后面的三個座位。車里其他的地方全都騰空了,因此里面內部空間一點兒不小,裝得下不少東西。
之前靠近車子尾部座位的地方,放了一張一米五乘兩米的舊床墊,另一邊擺放了一張木制的桌子,和一個車載小冰箱,雖然這冰箱只有車打火的時候才能通電使用。
因為之前的改造幾乎全都是父親一個人在弄,蔣倩之前沒有注意過,但現在上了車才發現,改造的程度還真不小,除了沒有衛生間和電磁灶,幾乎成了一輛房車了。
蔣父對他的老伙計還是很有感情的,經常來打掃,車廂里干干凈凈的,看著也并不雜亂,比蔣倩以為的好多了。
因為車上剩余的空間不小,所以經過商量之后,全家都決定多帶一點東西。先搬上車的是蔣東房里那張買了沒幾年的床墊,畢竟家里六口人,原本的一張床床墊根本不夠所有人休息,除了床墊之外,還帶上了一張一米二寬的折疊床。
接下來是六個人的被褥和衣服,還有家里的存款存折貴重物品,能帶走的家電也都拆下來帶走了,車子里面放不下就放進后備箱和行李艙,不怕雨水的都用油紙封好綁在車頂上。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帶上食物和水。
因為車里的空間比之前以為的要大,所以最后比之前想的多裝了不少東西,蔣為民和黃麗萍恨不得把所有家當都搬到車上,最后大巴車上實在擺不下了,只能把家里剩余的東西都堆的高高的,減少泡水的可能。
除了他們家,村子里其他的人家也在行動,撤離的準備行動沒有因為雨勢漸大而停止,反而更加急迫了。
因為蔣家開著村里唯一的一個小賣部,趕在撤離之前,有不少人都來買東西。
農村誰家里都不缺糧食,但是在緊急情況下方便吃的東西,還是需要再買一點的。
來買東西的村民看到蔣東一家三口都在家,都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