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法黨和儒黨
將新政最后的地理解決,劉徹便讓人將之前題好的新策章程給取了出來,他要徹底改變大漢,將局部進行的新政推行全國!
這覆盎學府也就是太學的學生就至關重要了,他們都是兩者皆有涉獵的人才,之前在漢中的實驗結果就證明了此策的可行性。
“看看吧,這是新政的章程,從此以后諸公要用儒法治國,朕會在半年后開始考核,不過關者皆免除官位。”
劉徹的語氣非常堅決不容置疑。
一些未學過儒法的大臣有點不太情愿,但卻又沒有辦法,陛下的態度明顯很堅決,再加上丞相徐恭的支持,朝堂上再無人可以阻止。
接著他又提拔漢中郡丞公孫弘為常山太守,張湯為城陽郡丞,其余出自太學的官員也大多被提拔,并且給予賞賜。
一時間,太學成為無數學生文人趨之若鶩的地方,因為陛下進行新政就必定要用里面的人!也就是說在那里更容易得到陛下的賞識。
太學在朝廷扶持下,規模翻了幾倍不止,光元二年時已經有學員兩萬多,上一批學生也已經投入使用,大多從事縣級的基層官吏,極大的緩解了漢朝官員不足的問題。
同時,劉徹重封在邊疆征戰,戰功赫赫的周亞夫為太尉,兼領征北大將軍,開府、持節,都督邊疆郡縣諸軍事,暫時不回朝,抵御匈奴南侵。
因為太學學員數量的增加,負責教學的博士已經開始不夠用了,畢竟他們大多都還是朝中大臣,有自己的公務在身,所以當務之急還是尋求那些真正的大儒大賢,由他們教導更加妥當。
所以身為太學祭酒的徐胄便親自前往未央宮覲見,想要再多爭取點資源。
“徐太常可有事?”劉徹加緊處理著政務,自從太皇太后駕崩,他正式親政后就變得十分繁忙了,徐恭每次都會把奏折送過來。
他也總算是意識到皇帝沒有那么好當的,自己的父親、祖父當真是厲害。
“陛下,臣想奏的是太學之事。”徐胄作揖。
“這還要問朕?之前朕不是說了缺什么就去支嗎。”
“不,因為陛下的支持,物資上很是充足,唯一欠缺的便是博士數量,現在是起步階段,兼修儒法的大賢還是太少。”
“所以臣請求朝廷發布招賢令,將儒法大家全都征召到太學,如此相信定能更好的為朝廷培養人才。”